有时候太勤奋也是一种病

有的人是左脑主导的,有的人是右脑主导的”这种想法绝对是错误的。

专注似乎已经成为成功必不可少的手段,从父母到老师,各种书籍和文章,都在说着专注的重要性,而我们自己也深信不疑。

可事实确实如此吗?其实每个人天生具有两种思维模式,这两种思维模式对于成功学习一门知识,掌握一项技能,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了解两种思维模式的作用,以及如何进行思维模式的转换。

以下内容为《学习之道》摘抄与整理,可以了解到两种思维模式的应用场景,以及我们为什么会有两种思维模式,两种思维模式应该如何进行锻炼。

专注模式与发散模式

自21世纪初以来,神经学家就已经对大脑中两种思维网络模式间的互相切换取得了研究上的长足进步,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和更加放松的休息状态。这两种思考状态基于不同的神经网络模型,我们将其分别称为专注模式(focused mode)和发散模式(diffuse mode),它们对学习都非常重要

专注模式下的思维活动对数学和科学的学习必不可少。它是利用理性、连贯、分解的途径直接解决问题的一种模式。

发散模式对学数学和科学也同样必不可少。如果我们在一个问题上挣扎了许久而不得思路,它会冷不防地提供一个新点悟。同时,它也与宏观视角相关联。当你放松注意力,任由思维漫步时,发散模式思维就出现了。

两种思维模式的关系

专注模式生成了初步思路之后,发散模式的灵感才源源涌现。

启用专注模式,常常是因为已掌握的基础概念对于你而言既熟悉又轻松。

发散思维让你无法专注解决某个特定问题,但它可以让你离解决办法更近一步。

专注模式与发散模式


在左图中,你的“思维小球”在图片上方弹来弹去,与整张图的下半部分遥不可及。的确,思维小球途经的上半部分,有着宽阔的路径。因为你曾经有过类似的思考,走过这条老路。下半部分则是全新的思维,还从未被踏足。 而右图中的发散模式则容纳了更为开阔的全局视野。如果你要学点新东西,这种思维模式就会助你一臂之力。

定式效应往往会成为学生的绊脚石。需要得到再训练的不只是你的自身直觉——更不用说你在做作业的时候,有时甚至连找到头绪都难上加难。思维小球费力地撞来撞去,却总是 离正确答案很远——因为在专注模式下,拥挤的橡胶弹柱阻碍了你的思维飞跃到新的位置,而那里可能才是答案所在。

这就是学数学和科学的学生常犯的一个显著错误:还没学会走就开始跑。换句话说,他们没读教材,没上课,没看在线课程,甚至都没问过那些会的人,就开始盲目地做作业了。这种行为简直是自暴自弃。

你越是苦思冥想,得出的想法就越是味同嚼蜡。目前为止,我都觉得这条规律放之四海而皆准。所以说,努力工作时的放松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当然,更是令工作卓有成效的关键。

为什么会有两种思维模式

我们为什么要有这样两种思考方式?答案可能深藏于生物演化之中。脊椎动物如果想要生存下去并繁衍后代,就要面对两个主要问题。让我们用一只鸟来举例,一方面,它需要集中注意力才能从地面上啄取谷粒,获得食物;与此同时,它也必须警惕视野中是否有老鹰之类的天敌出现。处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任务,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当然是把它们区分对待。它可以让一个大脑半球集中注意力啄取食物,另一个则集中注意力在巡视周围环境的危险上。当两个大脑半球倾向于分别完成各自不同类型的任务时,生存下去的机会就更大了。如果你观察鸟类,就会发现,它们先啄一下,然后停下来四处张望——看上去就像是不停地在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之间切换。

无论是专注模式,还是发散模式,都要求两个大脑半球同时参与。想要学习数学和科学,而且保持创造力,两种思维模式都会被用到,对它们的强化训练缺一不可。

两种思维模式的小练习

如果你发现自己总是在拖延(不少人都有过同感),来看看这个。关掉手机,或是任何其他会发出提示音或闪烁的干扰源,用一个计时器设定25分钟,在这25分钟里,全神贯注于一项任务,什么任务都行。不用担心能不能完成它,专心去做就好。25分钟的时限一到,你就停下来奖励一下自己,看看网页,翻一下手机,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注意,奖励和工作本身一样重要。你会惊讶于这25分钟的成效——尤其还是在你专注于任务本身,而非在意任务能否达成的情况下。

如果你想试试这个方法的进阶版,那么来想象一下,假如现在就要入睡了,你正在回顾这一天中完成的最重要的任务。你想到的任务是哪个呢?把它写下来,现在就去做。在这天内,试着用至少3个25分钟来处理你能想到的最重要的一个或几个任务。 当日工作真正完结后,看看自己在待做清单上划掉了什么,这会儿就可以尽情地享受成就感了,然后把明天要做的关键事项写下来。这种前期准备有助于你的发散模式开始预热思考明天如何完成那些任务。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时候太勤奋也是一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