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教师的建议》札记(2)

知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

如果语言不作为一种创造手段占据学生的心灵,如果他们只会熟背别人的思想,而不创造自己的思想并通过语言来表达这种思想,他们就会对语言冷淡,漠不关心,麻木不仁。不可忽视这种冷漠态度,不可忽视学生没精打采的神情,要教会他们积极热情地对待语言!其实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也总是会遇到一些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对激励方法没有兴趣,对书本没有兴趣,我们的着眼点不仅仅是了解他们为什么没有兴趣,而是要想办法激发他学习的兴趣,从他自己的世界里走出来,跟大家一起去感受知识的力量。诚如《觉醒年代》里的青年们一样,用眼睛去探索,用语言去辩论,用心去感悟,在知识中找到力量,用知识的力量去改变世界。

评分应当有分量:

我们不能把对知识的评分当作一项独立的事情从教学过程中划出来。只有当师生关系建立在彼此信任和关怀的基础上,评分才能成为促进脑力劳动积极起来的推动力。关于评分,我们学到了几到建议:第一,宁愿评分的次数少些,但要使每次都评得更有分量、更有意义。第二,如果学生由于某些条件和情况而没能掌握好知识,我从不给予不及格的分数。没有什么比意识到无前途,认为自己啥也不行更使学生受到压抑。灰心丧气和郁郁不乐这类感觉严重影响学生的整个脑力劳动,会使他的头脑处于麻木状态。所以我们决不能急忙打不及格的分数。要记住,成绩带来的愉快是一股强大的情感力量,学生想当一名好学生的愿望就依靠这股力量。第三,如果你发现学生的知识含混不清,发现他们对正在学习的事物和现象的观念有点不明确,就根本不要作任何评分。而使学生努力去学习知识。第四,应当避免提出这样一类问题,即要求的答案只是十分准确地重复教师讲解过的东西或从书本上背熟了的东西。而应该教学生学会知识的转化,就是思想不断深入知识,使学生每次再回到原先学过的知识上时,能从事实、现象和规律的某个新的方面、特点和特征加以考察和分析。

学习之母不应变成后娘:

其实就是怎样正确组织复习才符合教学规律,首先我们应该考虑到课程和具体教材的特点。当然物理、代数、几何、化学为类课程可以采用综合复习法,也可以在课堂笔记上留出空白边上,用红笔记下应当永远记住的内容,学生翻阅时,可以复习这些规则、公式、定律及其他结论,数学和物理每周复习一次,化学每两周复习一次,生物每三周复习一次。但是人文学科,比如历史、文学的复习,则应该撇开教材,不看细节,而仔细了解主要内容。要用几堂课来复习历史和文学的题目和章节,要说明不通读时怎样复习。所以复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并不是一天,几天,几个星期或是几个月所做的事情,否则只能是乌云压顶,一无所获。

怎样减轻批改作业之苦:

批改作业占去了全部业务时间,几乎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那怎么办呢?第一,在每堂课上抽出一定时间,让学生书写和记住那些容易出错的字词,第二,为家庭作业的完成做细致、周密的准备工作,以防出错。第三,定期抽查。作业是学生学习运用的一个基本体现,如果作业没有很好地完成,知识便没有办法扎实地掌握,那何谈有效的运用呢?我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所经历的作业之痛,也是很明显的,每次检查作业,总是有一部分同学不能够很好地完成,有个别同学不能完成,对于这件事,也一直很犯愁,跟学生单独沟通,同家长一起寻找办法。也常常审视自己布置作业的合理性。我想首先我们布置作业一定要令学生有兴趣,另外要控制作业的量,让学生在兴趣的长度之内高效地完成作业,这样,学生收获了,我们的进度也保证了,课与课之前也能够很好的衔接了,所以说,重要的还是我们自己,若想不受作业批改之苦,那就要在布置作业上多投入一些经历和智慧,让作业成为教师与学生沟通的纽带。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给教师的建议》札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