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人生有没有起跑线?什么是人生的起跑线?
有人认为人生就像马拉松,慢慢来;有人认为起跑线很重要,否则会让孩子错失很多。
案例:高铁上有两个家庭,一个家庭与孩子一起刷了4个小时手机和视频;一个家庭给孩子带了绘本和玩具,陪伴孩子玩。那么,5年后,10年后,这两家孩子一样吗?可见人生是有起跑线的。
1、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研,为什么说数码产品对学龄前儿童是“电子二手烟”?
(1)使用数码产品时间越多,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就越少;
(2)亲子之间的互动,对孩子的语言和情绪发展至关重要;
(3)使用数码产品过久,孩子做功课、手工、运动等时间减少,大脑受过度刺激,睡眠质量受影响,孩子注意力无法集中,影响学习能力。
2、家庭中重要的社会文化资本(所谓的“起跑线”)有哪些?
(1)生活起居规律,睡眠时间足够(学龄前10个小时,小学9个小时,初中8个小时,高中7个小时);
(2)餐桌时光不谈学习成绩,没有电视或手机打扰;
(3)在零花钱和玩游戏上能自律,有约定可以守约(就像汽车一样,动力很足,刹车系统也好);
(4)每周/天有固定的课外阅读时间;
(5)有好朋友,有社团集体活动;
(6)每周至少有半小时面对面认真地亲子交流;
(7)每天一个小时左右的运动时间(大汗淋漓,猛烈呼吸);
(8)承担与其年龄和能力想当的家务劳动;
(9)学习时手机和电脑放在公共空间(父母可监控,专注、效率);
(10)营养丰富的“国王的早餐”。
思考:重要的社会文化资本就是孩子人生的起跑线,你家的起跑线是多少分呢?
厨房是一个家庭的心脏,家人精心地充满爱意的一起做饭、吃饭,样数要丰富,不仅是身体能量的供给,也是爱的供养。
1985年,日本厚生省健康饮食指南,一日至少需要食用30多种食材;《2016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平均每天摄入12种及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谷物:全麦、山药、玉米、土豆、白薯;
蛋白:鸡蛋、鱼肉等;
粥汤:豆浆、八宝粥等。
搭配上坚果、葡萄干等。
3、孩子最需要的心理营养有哪些?
(1)被接纳、被爱的安全感(分析一下“安”字,尤其是妈妈的情绪状态);
(2)亲密的家庭气氛(安定、安心、平安、平静);
(3)做孩子的榜样(家庭教育的原理——不教而教,不学而学,模仿是大脑最基本的学习方式);
(4)发现孩子的爱好,发展孩子的特长(成为最好的自己);
(5)培养孩子健康的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
(6)当孩子的启蒙者(看见孩子内在的天性和动力)。
4、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洪明认为现代家长有哪三重角色?
(1)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2)学校的合作者;
(3)教育产品的消费者。
现状:很多家长角色意识混乱,角色能力不足。
5、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云晓提出的新家庭教育宣言是什么?
(1)捍卫家庭;
(2)尊重儿童权利;
(3)生活教育;
(4)与孩子一起成长;
(5)提高文化自信。
6、孩子的创新精神来自于自信,自信来自自主感,自主感来自父母的爱。
7、培养孩子创新精神的三个抓手:阅读、运动、家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