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顿单于的后代刘渊,为何偏要定国号为汉?

公元311年,汉赵军队攻破洛阳,捕获晋怀帝,316年,又再次攻破长安,俘虏晋愍帝,彻底灭亡了西晋王朝。

汉赵政权的建立者刘渊,本为匈奴冒顿单于的后代,为何却姓刘?并定国号为汉?

冒顿单于后代

刘渊,字元海,其先祖为匈奴冒顿单于。

汉高祖刘邦之时,与匈奴冒顿单于约为兄弟,并挑选刘氏宗室之女嫁于单于和亲,故其子孙得以冒领刘姓。

刘渊其父,为匈奴左贤王刘豹,其母为呼延氏,刘渊是个地地道道的匈奴人。

曹操之时,分刘渊父亲刘豹的匈奴部众为五部,以刘豹为左部帅,其余部帅,皆选刘姓之人。

幼年之时的刘渊,师从于上党崔游,学习《毛诗》、《京氏易》、《马氏尚书》,尤其喜爱《春秋左氏传》、《孙吴兵法》。

后又转学武事,出类拔萃,而自己本身亦是“猿臂善射,膂力过人”,可谓是文武双全。

刘渊身材魁梧,身长八尺四寸,须长三尺余,善于相面的崔懿之等人曾言:“此人形貌非常,吾所未见也,”因而对刘渊甚是崇敬,交好关系。

司马昭掌控朝政之时,刘渊身在洛阳作为质子,受到司马昭的厚待。

此后的司马炎称帝,王济推荐任用刘渊征讨孙吴,然而孔恂、杨珧极力反对,理由则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担忧刘渊若率兵平定孙吴之后,必定会割据称王,以此,竟不被重用。

蛟龙得云雨,非复池中物

西晋关西之地叛乱,晋武帝为统帅人选发愁,李熹进言,再次推荐刘渊,令其领五部匈奴之兵,可一举克定叛乱。

然而此次,再次遭到了孔恂的极力反对,并言道,若刘渊能够平定凉州,那才是凉州真正开始有乱的时候!“蛟龙得云雨,非复池中物也!”

孔恂之所以致力于反对刘渊任兵,其出发点,始终是建立于担忧刘渊割地自立的基础之上。

刘渊郁郁不得志,当初推荐自己的王弥从洛阳东归,刘渊于九曲之滨为王弥饯行,念及总是被人排挤反对,慷慨唏嘘,纵酒长啸,悲情令同坐者为之流涕。

齐王司马攸当时正在九曲,听闻后骑马过去打探,回头便对晋武帝说:“陛下不除刘元海,臣恐并州不得久宁。”

司马攸劝晋武帝除掉刘渊,幸得王浑力保,杀质子,显得晋朝无德,刘渊得以保全。正遇到刘豹身死,晋武帝便派刘渊代其父职,为左部帅。

刘渊治理部众,明刑法,禁奸邪,轻财好施,推诚接物,五部俊杰都前来结交,幽州、冀州的大儒名士,也不远千里,前来结交。

乱世起,刘渊自立

晋惠帝之时,中原内乱不休,寇盗蜂起,刘渊的叔祖刘宣等人商议着要立刘渊为大单于,“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

刘宣等人谋求自立,亦有其原因,昔者匈奴与汉约为兄弟,忧泰同之,而魏晋以来,匈奴的地位却是一天比一天低,“我单于虽有虚号,无复尺土之业,自诸王侯,降同编户。

而此时的刘渊,尚在司马颖手下,刘宣等人派呼延攸去秘密召刘渊,不被司马颖放行,于是刘渊令呼延攸先回,召集匈奴五部兵马,先做准备。

司马颖作战不利,损兵折将,刘渊再次诓骗司马颖,扬言要去汇集匈奴五部兵马前来相助,司马颖大悦,拜刘渊为北单于、参丞相军事。

然而,刘渊一脱离司马颖,来至左国城,刘宣等人立马为刘渊上“大单于”之号,背叛司马颖,十数天之间,集结了大军五万多人。

司马颖战败,刘渊一面骂司马颖“真奴才也”,一面打算发兵救援,被刘宣劝阻。

定国号为汉

刘渊本是匈奴人,为何定国号为汉?

刘渊立为大单于,掌有精兵十余万,无不可以一而当晋兵之十,此时灭亡西晋,如同摧枯拉朽一般。

然而,考虑到历代帝王皆以德而立,就算打下西晋王朝,而未必能得到天下百姓的认同。

刘渊等人认为,“汉有天下世长,恩德结于人心”,汉朝传世之久,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很高,故当初刘备能以一州之地而抗衡天下,况且,刘渊本身亦汉氏之甥,先人与汉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不亦可乎?”

刘渊等人的理论是,汉朝最得人心与德望,大汉灭亡,匈奴可作为兄弟来继承汉统!

于是刘渊迁于左国城,远来跟随归附者数万人,公元304年,刘渊立坛于南郊,即汉王之位,定国号为汉。

刘渊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以表示继续汉统,在其登上王位之时,下令所言,亦是“昔我太祖高皇帝,以神武应期……”云云,以汉室后人自居。

永嘉二年,公元308年,刘渊正式称帝,迁都平阳,汾河中得玉玺,集结精兵铁骑,向西晋京师洛阳进发……

你可能感兴趣的:(冒顿单于的后代刘渊,为何偏要定国号为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