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大胆一些,人生没有那么多观众。”这是电脑屏保上的一句话。
我每次回到电脑面前,都会将屏幕上随机出现的那个句子琢磨半天。
今天这个句子又让我玩味了一番,让我想到我刚去代同年级老师上的两节数学课。
说实话,因为新鲜,因为不认识那群孩子,彼此不熟悉彼此的套路,当然套路里还是老师的要多一些。两节课上下来,我都有很爽的感觉,这么冷的天还微微出汗了,真的有些热血沸腾呢。
因为这样的课上,彼此都抱着欣赏的心态去接纳对方,用鼓励的眼神去面对每一个孩子,也就自然得到孩子们的馈赠:专心且用心的配合着老师的上课,最后双方皆获利。
我的开场白都是一样的:我是来欣赏你们班的优秀的,但是如果这种优秀用数学课表达出来,老师看见你的思考,你的分享,你的疑问,你的总结,那就更好了。我这样一忽悠,全班都坐得直直的,眼神都亮起来。
板书课题,问学过的举手。而我直接表扬的没有学过的孩子,没学就是没有学,很正常。接着直接出示情境,弄清搭配规则,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搭配的过程。我全班巡视,选取典型做法,到黑板上进行板书。当然,我必须心中有数,依次的顺序是:文字表达、画图表达、字母表达、数字表达、符号表达,其中还有分开连线的。也就一共6种不同的记录方法。
我最喜欢的是将这些方法等量齐观,不喜欢一个一个的介绍,那样非常浪费时间。
全都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思考第一个问题:这些方法都能解决这个问题吗?也就是问方法的对与错。
不同的班级自然孩子们的反应是不一样的。一个班说:只有过程,看不到结论,最好加一个算式。而另一个班有孩子质疑用文字表达和用符号表达不能解决问题。针对孩子们的问题,再请其他学生进行回答,我们也就很快弄清这些过程都是可以的,如果加一个算式就更好了。
接着的问题是:这些方法的异同点。一个班先说的是相同点,另一个班先说的是不同点。这确实需要顺学而为。
先说相同点的是因为那个孩子说要有算式表达,就有孩子说2×3这个算式,表示2个3相加,是不是每种方法都找到了2个3呢?于是,分别请6个孩子让黑板来给大家指一指2个3在哪里。期间不断的表扬,不断的欣赏,孩子们真的越学越有劲。
先说不同点是因为有个孩子说文字和画图法太麻烦了,引出数学的简洁表达,比较出每种方法的不同点:表达方式不同而已。
然后强化“有序”的思考:看学生的连线,先怎么连的,接着怎么连的,最后怎么连的,体现有序思考,可以不遗漏也不重复。
然后变换数据:3顶帽子和3条裤子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呢?好些孩子都能脱口而出。
然后完成回头看,我对孩子们说:千金难买回头看。这句话被一个孩子重复了好几遍,当然我也重复,估计他们是第一次听到,稀奇得很。写好回头看,完成第2个探究,时间很短,随机选取一个孩子呈现他的思考,当然都是正确的。
最后完成全课的回头看。一个班是带着做,一个班是放手做。效果都差不多。让他们齐读了一遍,那架势很不错。
最后问孩子们这节课的满分是10分的话,你给自己打多少分?好多孩子都说是10分,也有孩子说100分。
好吧,有这样的评价就好。
我上课时,两个班的班主任都坐在下面。一个对我说:孩子们上数学课很开心,很好。一个说:老师上课的声音抑扬顿挫,语言又幽默风趣,平时有一个根本不听讲的孩子这节课一直在举手,说明老师的教学风格学生很喜欢。
好吧,有这样的评价也很好。
我知道,这并不是说我有多么能干。我只是深谙一点教学之道,一点儿童之道,然后将我在课堂上修炼了26年的功力拿了出来。不过,还是不够,因为每上一次,我都会有一次改进,也会发现自己的疏漏之处。
当然,在面对自己班上那些知根知底的家伙的时候,状态可就不是这样的了。看来,适当的变换一下,用新鲜感来刺激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是不错的选择。
是啊,每个人都应该大胆一些,人生没有那么多观众。最好的观众就是自己,演给自己看,做给自己看,写给自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