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好景不长英宗朝
第一节 英宗立
宋英宗赵曙出生于公元1032年,是濮王赵允让的儿子。宋史说他出生时,红光满室,还有人看见黄龙在红光中游动。现代来看,当然是无稽之谈,但这是史书的一贯写法,皇帝出世,总是异于常人的。
历史上,对于皇帝宝座的争夺,基本都是血雨腥风、刀光剑影、你死我活的,不同的是,在宋朝,这样的斗争比较少,比如说赵曙,他就是真心不想要这个皇帝的典型代表。
1061年十月,赵祯按宰相韩琦的提议,先任命赵曙为秦州防御使、知宗正寺,赵曙便以为父亲守丧为由,连续推辞了十七次,直到第十八次,他推无可推,躲无可躲了,才勉强接受。
可见赵曙的政治敏锐性相当强,他知道,这个宗正寺“主持”,实际就是未来皇太子的人选。
1062年八月,赵祯正式立赵曙为皇子,赵曙又装病,连接十多次上奏章推辞,他的记室(秘书、参谋)周孟阳入内问赵曙:“太尉(《宋史全文》就是这样称呼的)称病卧床,是什么想法?”
赵曙对周孟阳坦言相告:“我这个举动,不敢求福,但求避祸啊!”
确实如此,赵曙贸然接受,如果赵祯冷不丁冒出一个儿子来,赵曙不仅地位尴尬,甚至难免有性命之忧!
周孟阳劝道:“现在骑虎难下,假设坚决推辞不接受,太尉能得到国家的一块封地就任,以后还能够确保安然无事吗?”
周孟阳的意思很明确,你赵曙此时不接受储君宝座,无非是想保平安,假如换了别人做了皇帝,能对你放下心来吗,你能太平无事吗?
赵曙聪明啊,一点即透,立即欠身起床,真诚道:“你说得对,我考虑实在不周全!”
再说赵祯见赵曙三番五次推辞,一下子束手无策,司马光进言道:“皇子对这份不可估量的富贵推辞不接受,已经有半月了,可见他品质比常人贤良得多。可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说,父亲召唤不答应,君主诏令不接受,也是不应该的,请陛下用君臣大义责备他,应该可行。”
赵祯命翰林学士草诏,诏令同判大宗正事“安国公”赵从古(赵德芳的孙子)等,到赵曙住宅宣旨,此时赵曙虽被周孟阳点醒,但也不敢端坐在家里等诏令,仍然躺在床上“装逼”,赵从古等人走进赵曙卧室,将躺在“病床”的赵曙“强行”搀扶起来,送入抬轿中。
赵曙入宫前,反复告诫周孟阳等亲信道:“你们要谨慎地守好我的屋舍,等皇上有了后嗣,我就回来。”
但是,赵曙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
随后,赵曙坐轿进宫,所带随从人员不到三十人,行李简陋,唯有几橱柜书籍相随。朝廷内外奔走相告,相互庆贺。
八月三十日,赵曙出现在清居殿。从此以后,赵曙每天两次朝拜赵祯,有时还到皇宫内服侍赵祯。
十二月,赵祯两次在群玉殿大宴群臣,并让大家尽兴而归,可以看出,直到此时,赵祯的精神状态还不错,他并不知道,自己的岁月无多了。此时的精神状态,只不过是回光返照而已。
1063年二月,赵祯突然得病,在福宁殿养病,两府大臣不得不到福宁殿西阁奏事。三月二十二日,赵祯似乎略有好转,还到延和殿亲赐进士三百四十一人。第二天,宰相等人因为赵祯身体康复,特意上表拜贺。可是让人预料不及的是,几天后的二十九日晚,赵祯突然在福宁殿驾崩了。临死前,遗诏给曹皇后,皇子赵曙即皇帝位。
当晚,曹皇后命令关闭各寝宫的大门,将钥匙收集在一起,亲自掌管。四月初一黎明,宰辅大臣入寝殿,秉奏曹皇后,召皇子赵曙入内。曹皇后宣赵祯遗诏,让赵曙即皇帝位。
赵曙到了这个时候,还有顾虑,掉头就跑,口里连连叫道:“我不敢为,我不敢为!”
韩琦、曾公亮等宰相急忙拖住他。然后召翰林学士王珪起草遗诏,王珪一挥而就,韩琦在寝殿内宣读完毕,赵曙在赵祯灵前即皇帝位。
上午,赵曙以皇帝之尊,在东殿和文武百官正式见面。刚走完这一套程序,赵曙发布的第一道诏令,却是要为仁宗居丧三年,在三年期间,国家大事由韩琦暂时主持。
众官都吓了一大跳,宰辅大臣都坚称不可,请赵曙收回成命。赵曙见众大臣异口同声,只得作罢。应该说,赵曙这个举动,很有可能是试探朝中大臣的,看看自己这个皇帝说话有用无用,结果如他所愿,很圆满!
佐料:宋末元初无名氏编纂的《宋史全文》,详细描述了仁宗选赵曙做皇子的过程,很形象,值得一读。
1062年八月,韩琦和欧阳修私下商议道:“宗正的任命已经颁布,世人都知道他(赵曙)将做皇子。不如早些为他正名!”
欧阳修道:“'知宗正寺'的诏命他不愿意接受,要立他为皇子,再用一诏书便可确定!”
两人商量好后,进宫入对,恭听赵祯对赵曙不接受朝廷任命的看法。没想到赵祯道:“不要再折腾了,直接立他为皇子,在明堂里宣布,快速了断!”
两人十分高兴,但韩琦十分谨慎,仍然请枢密使一起来商定。枢密使张昪到来后,问赵祯:“陛下没有怀疑了?”
赵祯十分确定地回答道:“朕想安定民心!”
张昪拜贺毕,与韩琦等请赵祯写出手诏。第二天,韩琦召翰林学士王珪起草诏令。王珪却要求面见皇帝入对。
王珪对赵祯道:“这是国家大事,陛下不能后悔啊!”
赵祯指着自己的胸口,斩钉截铁地道:“这个决定出自朕的肺腑,爱卿不要怀疑!”
王珪再无疑虑,退回草诏。欧阳修听说这件事后,感叹地道:“王珪是真学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