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过一则人生寓言,说创世纪的时候,上帝给各种生物规定了命运及年寿。
人能活25岁,一生无忧无虑。牛能活60岁,但一生要为人做苦工,牛说那我只要30年寿命吧。猴子能活30岁,但一生要为人搞笑表演,猴子说那我只要15年寿命吧。狗也能活30岁,但一生要为人看门,狗说那我也只要15年寿命。
人最后跑出来说:把牛、猴子、狗不要的寿命都给我!于是,人在25岁前过得轻松悠闲;之后30年很苦很累,不停的做事,好像是为别人活着;之后到70岁,都在带孙子孙女,表演滑稽相逗孩子发笑;70岁之后,哪也去不了了,就像看门狗一样呆呆守在家里。
这个寓言乍听起来很形象,令人感慨。如果真像它说的那样,人这一生岂不是太可悲了!为了不让人生如此悲催,确实应该做些反思。
25岁之前轻松悠闲,真的是这样。童年少年时,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青年时,先是校园求学,之后开始成家立业,享受美好的二人世界。这段时间自己没有什么压力,外界也没有过多的要求,所以年轻人好好享受这段无忧无虑的时光吧!
步入中年后,父母老了、孩子大了、工作上的职责重了,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时间越来越少,真的像头耕牛,默默的吃力干活,而做的事情都是为了别人。
生活压力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但有的人日渐憔悴,有的人仍精神焕发。这里面原因当然很多,但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怎么看待“为了别人”。
如果把“为了别人”视为负担,那这三四十年的负担可真不好背啊,迟早要把人压垮的。但如果把“为了别人”视为对自己所爱的人们的奉献,那就不成其为负担了,因为从付出中获得了愉悦。
从付出中获得愉悦,这是一种能力。父母们都希望孩子未来能幸福,能得到爱,但大家是否意识到,感受幸福、接受爱是需要后天培养的能力。
缺少这种能力,即使是含着金汤匙出生,即使把所有的“成功”集于一身,却仍然不觉得自己幸福。即使真爱敲打着房门,没有开门的勇气,还是白搭。
千与千寻中,小千寻在神灵世界领悟了爱的真谛。而无脸男正是因为缺乏爱和接受爱的能力,迷失了自我
这种能力怎么培养?我不是教育家、心理家,说不出什么道理,但本能的感觉,亲情的付出很重要。通过细心的呵护,有质量的陪伴,平等的沟通,让孩子有安全感,从亲情、友情的陪伴中获得愉悦。
然后,他(她)才能从对亲人、友人的付出中获得愉悦,而不至于像老黄牛那样闷闷不乐的度过30年。
从猴子那里得到的15年,这个与各人喜好有关吧,我就还挺喜欢逗逗孩子的。这个阶段的问题在于,你是否只有带孩子一种生活选择,如果是那样,确实是挺可悲的。
为了避免这种风险,就要坚持一些爱好,能全身心投入的爱好,让突然卸下重负的生活也能继续充实。
从狗那里得到的15年,则取决于年轻时对自己身体的态度,规律生活,适当运动,保持健康。只要身体倍儿棒,别说85岁,95岁也能全世界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