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记忆

为正月初三,回娘家拜年。这次看到了亲人,朋友,闺蜜……逼近远嫁他乡,多时没看见过了,心里那个激动澎湃,洋溢着浓浓的思念,一下子豪放出来。姨姨家的亲切感,让我又做了一次孩子。舅舅家的热亲款待,餐桌上的白酒不由的还眯了一小口,因为好开心

上图是我儿时记忆犹新的一条路,它是我突破内向,为那时的生计问题添砖加瓦经常走的路。还记得小时侯我们的村庄的一半农民是以种菜谋生,当然我家也是种菜的一户,在那时家里种个1亩多地的西红柿,还有几分地的黄瓜,茄子,豆角……。到了旺季,我爸开一辆“豁镂子”,就是那种拐个弯,人都要下来走几步的手扶拖拉机,装的苯满罐满的,到第二天早上5点前出发,就走这条路去“西边”卖菜去

想当初的这条路是坑坑洼洼,还是土路参加点零零碎碎的石头块,晴天走这条路时,灰尘漫天飞舞,有时风力多多少少加把劲,两只眼睛和嘴巴都紧闭着。再不行,就拿起那几块钱买的1.5宽x1米长的纱织细腻,手感舒服的纱巾遮一下。雨天就更不用提了走着走着,就出现一个大水坑,这坑有多深,深到什么地步,具体怎么过,过去时到什么位置减速,什么位置哄起油门嘟嘟地闯过去,也就经常走这条路的人知道。

正因为走这条路,我学会了卖菜。可别小看着这卖菜的活,它很讲究的。首先你去集市上卖,但是集市上买菜的人们价钱贵贱不和你怎么讲的,但是一定得货好。但是菜园里哪里能只长一等货呢?,那么剩下的要下乡卖,下乡你得会吆喝,吆喝,刚开始自己拿不出面,不敢喊,眼看就中午快过了,看着爸爸辛苦地一边开车一边吆喝,心疼父亲,不知从哪里来的一股劲,嗓子一扯:“谁要洋柿的,豆角,黄瓜”。天哪,我居然喊出来了,需要多少勇气,也只有自己知道。从那第一嗓子开始,先跟随父亲学习买菜,然后,自己也骑一辆大28的自行车托过最多带过100多斤的菜下乡卖去。卖一上午,钱就装包包里了,那种自豪感一辈子也忘不掉。

图中的这条路,就是那时的我卖菜的路,你看,它现在宽阔而又平坦

你可能感兴趣的:(儿时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