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上课只带着“脑子”,还是只带着“耳朵”?

阅完段考结束后同学中的语文反思,我有一种很深的感触:为何同是一个老师教,同在一间教室里,差距拉开这么大?我也在反思自己:每届学生的特点是不相同的,这班同学的思想整体来讲是纯洁的,家庭教育也是不错的,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也是很重视的。最关键的是从小学到初中的转折关头还没有真正适应初中的各科学习。

语文学习的成效决定了语文的成绩,而课堂又是最重要的获取知识的阵地。但很多同学怕语文,对语文课文没有真正的吃适。如果要在课堂上跟老师进行平等的交流务必将每篇课文看上三五遍,这是交流的前提,也是学习者的一种诚意。事实上,现在的学生课前能将课文看一遍已经不错了,更多的是直接上课时,他们还来得及翻开课本。于是上课时,老师只好拿出时间让他们匆匆浏览一遍。一遍和三五遍的区别,就是“耳朵”与“脑子”的区别。如果你只看一遍,你基本上只有听的份儿,读上三五遍,你一定会有所触动和思考,会有自己的理解,是自我开始显现,也就是说你的大脑做了该做的事情。现实的情形是学生有对语文学科的偏见,让他们不愿意进入语文课那难以确指的“虚幻时空”,使他们成了“二心人”,随时准备游离和逃逸。这是一种生命状态的皱缩和破碎。

但是作为老师,他要带来的,必须是整个的生命。一个文本对于学生来说,或许只是知识,是备考的点滴,再多一点是心灵的满足程度,但是对我而已,绝不止这些,一个文本对我而言,他首先是一个世界,我必须要在这个世界中严肃认真的过活。对我而言,备课绝不是一件轻松平常的事。

同学们开始易于接受老师的思想。今天的课堂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们明白了该怎么学习的事了这是老师最欣慰的事相信不久的将来他们一定会如你所愿,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我们拭目以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上课只带着“脑子”,还是只带着“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