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端》之八:爆款是如何炼成的?功成名就之后的思考

既然有爆文,自然就有爆剧。爆的原因嘛,各种机缘巧合。

爆文最重要的是什么?一是对规则的掌握,二是对于读者喜好的掌握。说白了,就是你想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这种模式下,很难出有深度的作品的。

爆剧的原理也是一样。

《开端》嘛,个子不大,总共就拍了十五集;力气不小,站到了全网热度的榜首。说它是爆剧,没有瞎说。榜单上的数字,也是一下、一下点击出来的。有诗为证:锄禾日当午,汗滴键盘上。谁知榜首站,网民多辛苦?

《开端》现在可以说是名就了,功成了吗?这得看你如何定义功成。老祖宗把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大有深意。

在一片叫好声中,你要不说《开端》的好,似乎就显得自己特别的没欣赏水平。但平心而论,《开端》真的有那么好吗?好到不能接受不同意见和批评?

还是需要有一点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比较好!

首先,《开端》的时间循环,在国内是个比较新鲜的玩意儿,但放眼全球,并不新奇。《源代码》、《迷失》、《西部世界》都玩这一手。

在表现手法上互相借鉴属于正常,网上有说抄袭有点言过其实。没道理说前人写过“回眸一笑百媚生”,从此,后人还不能写美女了?后人写不出这么优美的诗句,还不兴换个说法?比如说:看着看看,眼歪了,嘴斜了,哈喇子打湿了衣襟!

只要对意境和韵律等,不要太过讲究,意思一样!意思一样!

公正地讲,《开端》就是用一个九成新的瓶子,装了一壶老酒。爱喝酒的哥们,来来来,干一杯。

其次,由于体量的限制,故事还是有些单薄。有建议说,比较适合拍电影,墨子觉得网友的说法,非常的有见地。

大家看到后来都知道,《开端》虽然借用了一个时间循环的壳,但也仅仅是用了这张壳。作者真正想做的的,是试图剖析人性,拷问灵魂深处。

与《迷失》、《西部世界》这些经典作品比起来,在人性的剖析上,《开端》可以说,还青涩得很。

公正地说,也情有可原,毕竟《开端》体量不大。要深入就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在不算长的时间里,能刻画出锅婶、瓜叔、猫哥、药婆这么多有性格特点的配角,并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功夫还是了得的。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开端》爆火,肯定有他的理由。

最后,《开端》是一部值得看看的作品,但肯定不会是现象级的作品。

别看每年推出那么多的剧作,但真正值得观看的并不多。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

所以某天早上,有人登上什么榜首,不能说明所有问题;五年、十年之后的某个早上,你还在那个榜上,不一定是榜首,才说明你丫真牛。好马要跑千万里才挑得出来;好人要处一辈子才悟得出来;好剧嘛,至少得要五到十年吧。

另外,《开端》是正儿八经的现实主义题材,这点尤其值得尊敬。大家都不写现实,而是浓彩重墨虚无的世界,并不是件好事。敢于直面惨淡人生的,都是真正的勇士。墨子举手声明:这么有才的话,不是我说的。

所以对于《开端》现象,应该在闹哄哄中,保留一份清醒;同时也不应该求全责备,存一份宽容。

墨子看到网上一篇文章,是这样评价《开端》的:三流的故事,二流的演员,一流的营销。言辞是否过激,值得商榷。

墨子昨夜熬了个通宵,刻了个萝卜章。咔的一声音,手起章落,给《开端》“加精”!

(“墨色添香”独特的品剧方式,希望您能喜欢,谢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开端》之八:爆款是如何炼成的?功成名就之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