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爱慕名校高学历,一直活在别人眼中的你

从小受到的教育,成长的环境就告诉我,要听话,做别人眼里的乖孩子、好孩子。

所以我每天认真读书,上课不敢调皮捣蛋,更不曾逃过一节课,就连下课后也常常钻进图书馆或者自习教室,点灯熬油到夜深人静。

可是读了十几年的书,我却没有自己的思考,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学什么,想做什么。到了高考选填志愿的时候,我可犯了难。自己好像没什么兴趣爱好,只读老师让读的书,没有深入地关注过哪一门学科,一直以来都是完成作业、通过考试就万事大吉。

胡乱报名后,就继续埋首在书本中,准备人生最重要的考试——高考。

开始反问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想做什么,开始真正挖掘自己的兴趣、潜能,已是工作多年以后的事了。

犹如一头沉睡的巨象,突然觉醒,晃了晃空空如也的脑壳,开始反思。

思考的时间很长很长,这个过程中开始实践,作画、摄影、写作、手工、健身......尝试了很多事情,绕来绕去,终于懵懵懂懂地察觉到自己或许还是喜欢写作的。小时候有写日记的习惯,从小学写到高中,准备高考开始才断了。有的时候脑子里会灵光一闪,冒出几个句子,就随手写在能写字的地方,餐巾纸、笔记本、宣传册的空白处,都留下过只言片语。

于是开始筹划继续写作并长期坚持下去的事。这时候脑子里跳出来的第一反应是,哪所学校有和写作相关的硕士专业。本科的学校出身贫寒,对于名校、高学历,我多年来一直都很垂涎。不是喜欢,也不是一定要继续深造才能写出东西来,而是名头好听。看着身边一个个师出名门的高材生,我心虚。每次领导介绍别的同事都是一脸傲娇:这是人大毕业的博士小李,这是南开毕业的硕士小马,这是北大毕业的硕士小王......轮到我这话锋一转,就变成了:这是我们工作多年,经验丰富的小叶。

空气瞬间凝固,尴尬从头浇到脚。

每每这个时候,我都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考入名校,取得高学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成了我的心病,也成为了我的人生目标。至于读什么专业,毕业后的去向,倒显得轻飘飘的,沦为了背景板。

现在我终于找到了一个突破口,每天就沉迷在查阅各校的信息,和备考经验上面。半年后,一个字都没有写过,一本小说都没有正八经地看过。大脑对于文学、写作方面的积累,依然是零。

而写作的欲望却是不减。每每当我忍不住想提笔写上几句的时候,“专业范儿”就开始犯病了。不系统地读一个硕士学位,不把上下五千年的人文、历史、文学都一一梳理清楚,把每位名家的作品都拜读一遍,你好意思提笔写作?写出来的也只能是废话,没有价值。

这样折磨的过程反复无常,我身心俱疲。甚至一度想要放弃了,觉得自己根本做不到。

当然也谈不上高兴了,每天都心事重重、郁郁寡欢的。觉得人生就这样了,没希望了。

后来我看到新出的晨间日记功能,当年坚持写日记,一件小事也能津津有味地写上半天的情景历历在目,我才豁然开朗。同时我又仔细地重读了一遍各校的招生简章和课程设置,想要通过考试,必须重学多年不用的英语和深涩的政治。而通过考试后,也不是只要写作、读书就完事,还要学一些学术型的专业知识,这个弯儿绕得实在有点大。前后加起来,耗费的时间、精力更是不少。

我只要每天写一点心得,或者记录一些小灵感就好;再读点自己喜欢的作品,不必面面俱到,能读出自己的感悟就好。

这样的日子就很幸福,很有收获,很有意义了。

人生其实很微小,抛开那些虚头巴脑的名头,真正去做自己想做的,就会有幸福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致爱慕名校高学历,一直活在别人眼中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