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自我情绪管理(下)

建立情绪管理意念,发乎内心迫切的想要跟坏情绪告别,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成熟、从容、独立的人,你需要定期清空自己的旧观念,从头学习自尊、自信和自爱。

透过情绪认识自己

注意你的念头,警觉自己的每一个念头,对,是每一个。要改变就要有决心从习惯式思维里面重新认识自己,只有看到那个自以为是的自己,那个骄傲无知的自己,你才真正认清了自己。也只有彻底打碎自己的美好错觉,才能一片一片精雕细琢的重塑自己。

我们从小被教育要自爱,这个词对我们并不陌生,重点在于我们对它们赋予的内涵。他们就如同一只标有上品标签的酒瓶,每个人用自己的认知和言行往里注入着意义,随着时间推移瓶中的注入物不断发酵,我们都以为注满了好酒。可只有上帝才知道,每瓶酒的味道都不一样,只有少数人才酿出了上品好酒,绝大多数人在标榜上品的酒瓶里注入的都是普通酒甚至是伪劣品。

情绪的源头是欲望

3岁孩子的烦恼是想吃一块蛋糕,大人不给,情绪表达是哭闹;

9岁孩子的烦恼是不想写作业,被家长和老师管制,情绪表达是找借口撒谎;

18岁孩子的烦恼是被同学误解委屈,却没办法澄清,情绪表达是苦恼;

24岁的烦恼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在多个选择间犹豫,情绪表达是间歇性焦躁或强烈的购物欲、倾诉欲;

36岁的烦恼是如何在职场上更快晋升,把看不顺眼的人都干掉,情绪表达是没有情绪;

48岁的烦恼是活了大半辈子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离时代似乎越来越远,情绪表达是狂躁,无边无际狂躁的尽头是无奈和认命。

不同阶段情绪表达形式是不同的,年龄越小越容易把情绪发泄出来,随着年龄的成长情绪的波澜越来越静水流深,成年人在社交中学会了掩饰技巧,随着技巧的运用愈来愈娴熟,情绪的表达越来越朦胧。可身体很诚实,内在是真的平静还是假的平静,行为都会忠实记录着,你可以欺骗所有人,但骗不了自己。

不管什么年龄阶段,苦恼的情绪均来自于欲望,欲望满足了便欢喜,欲望落空了便痛苦。欲望又是什么呢?饿了需要吃饭,渴了要喝水,到了青春期看见喜欢的异性会动情,想要赚钱过更富有的生活,想要获得声望,想要拥有更高权利,想要更多的异性青睐,想要更多权利和金钱。

这些欲望都是促进我努力拼搏的原动力,难道都错了嘛?要是都克制压抑了,让我直接认命了,那生活有什么意义呢?那是老人才有的心态啊!

欲望的尽头是自我

马斯洛在人的需求层次论中把人的欲望归纳为七个层级,依次是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认知、审美和自我实现。认为七个层级是分次序的,由低至高依次递进的。这是一种比较完美完整的自我进化模式,事实上绝对多数人终其一生都无法抵达自我实现的境界,欲求在六个层级内轮转切换,如同大海上失去了灯塔指引的轮船,迷途不知归处。自我是内在的信仰,是情感与理智统一后的存在,唯有自我实现方能抵达平静。

既然是少数人命运,那对普通人的情绪管理有什么参考意义呢?我们可以做到的是自爱,情绪管理的使命就是学会爱自己,这也是通往自我实现的必经之路。

情绪管理的本质是不断扩充自己的胸怀、更新自己的见识,把自己打造成一艘航母,任命运波涛汹涌,我自平稳安然,坚定的驶向目标。这是一种内在的强大,它不是读一本书,明白一个道理就能抵达的,而是需要在反省-学习-行动-经历的体验循环中不断进化形成。

(1)反省:反省是跳出情感运用头脑中的理智人格去对已经发生的言行进行检视的一种思维模式,对自我言行的动机进行回放,分类检视欲望和动机,建立与自我更深层次连接,了解自己的欲求。比如对某个人出现带有情绪的言行,建立对情绪化言行分辨警觉,反复出现的情绪化言行,进一步探究来源,拨云见日看见被情感人格裹挟下的欲望本身。反省是动作,能否通过反省解决我们自身的问题,达到改进的目的,这是一种能力。开始的时候,理智人格弱小,很难反省出问题。我们的认知及行为决策被情感人格独断,行为难以跳出惯性模式。简而言之当我们养成了反省的习惯,会发现依然会被情绪困扰。反省是开展自我情绪管理的必要条件,是理智思辨的启动,但能否有效的管理情绪,则要看理智人格的能力高低。

(2)认知:我们不断的反省,却发现优秀的人依然优秀,我的烦恼依然是烦恼。既然今天的烦恼解决不了今天的问题,那我们还是安静下来学习吧。认知维度太低,知识面太窄,你困在自己的井里,无论怎么反省都跳不出自己挖的坑,谦虚下来放空自己,从头开始学习吧。所有的烦恼无非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胸怀小容不下他人,二是见识浅看不到事物背后隐藏的错综复杂的因果,三是技能不够,沟通表达的征服力弱。解决路径就一条,坚定自己的目标,专注自己的能力提升,端正自己的态度。理解不了的就暂时不去理解,提升包容心,技能不足的,就扎实改进,唯有精进自我,方能超越自我。

(3)行动:这套体验循环中唯有行动最为重要,没有行动一切皆为空想。反省的内容也包括行动在你的时间消费中的分配比例,想要赚钱就要付出勤奋,想要写出好的东西就要努力练笔,想要美好身材就要多动少吃,放下不劳而获的贪念。当你在行动中投入更多的时间,你抱怨苦恼的时间就少了。

(4)经历:经历与行动的不同之处在于,行动是我的付出,经历是我的感受,经历是对反省、认知、行动产生结果的思考,经历是在一段关系场景中体验人性。

走完这个循环,再次回到反省,你还是那个你,但你的内在已经告别过去的你。四个阶段既可以是同一个时空也可以是不同的时空,在时间的浮沉中把你内在的理智人格和情感人格区别独立,增强理智人格能力,制衡情感人格,在理智与情感的合作与博弈中构筑自己强大的内在城堡,才是真正的自爱。













学会自尊、自信和自爱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进行自我情绪管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