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共修的第20天

060《雍也篇》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颜值与内涵我都要

6.15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孔子说:“孟之反不自夸,打仗撤退时,主动在后面掩护,不抢着逃跑。进城门时,他反而策马快速地穿过欢迎队伍,还说;‘不是我有胆走在最后,是我的马跑不快’。”

6.16子曰:“不有祝鮀(tuo)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孔子感叹:“没有祝鮀的口才或者宋朝的美貌,在当今的世道里很难免于灾祸。”

6.17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孔子说:“谁能出门不走门呢?可为什么做起事来都不好好走正道呢?”

6.18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说:“如果一个人只看重内在品质而忽略了外在文饰,很可能会显得粗野;但如果太看重那个外在文饰,忽略内在品质,则会显得浮夸。只有内在和外在配合得当,这才是君子。”

6.19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孔子说:“人要行得正走得直,生活才能幸福;不正直的人有时也能生活得平安,但那只是侥幸罢了。”

思考:怎样做到孔子所提倡的“文质彬彬”呢?

孔子所提倡的”文质彬彬“就是文和质配合起来,再说得清楚一点就是一个人既要对内在有要求,又对外在有讲究,我认为就是这就是说的知行合一的状态。要做到如此境地,不仅要有足够的内在修炼,而且在外在行为举止上也要符合道义礼法,这得是多厉害的人啊,我想如果孔夫子能看到今天的世界,也很难有几个人符合他说的”文质彬彬“吧,但是这也是给了我们一个方向,可以为之去努力去争取的一个境界,这也非常好!

061《雍也篇》知之、好之、乐之:为学的三重境界

6.2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又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6.21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孔子说:”中上等天赋的人,可以同他研究高深的学问;中下等天赋的人,不可以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6.22樊迟问知(通“智”)。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后获,可谓仁矣。”

樊迟问智,孔子说:“做事顺应民心,尊重鬼神却敬而远之,这就算明智了。“又问什么是仁,孔子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就算仁了。”

6.23子曰:“知(通”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思考:你现在是一个”好之者“还是一个”乐之者“呢?

我觉得我现在还是一个”好之者“,我现在还在喜欢学习的阶段,”乐之者“是我向往的阶段。最近一段时间,我就特别喜欢阅读,也希望阅读得越来越高效,能够通过阅读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所以我加入了多个读书营,和更多优秀的人交流、学习。

062《雍也篇》可欺而不可罔:学做君子是很有必要的

6.24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孔子说:“齐国的制度经过改革,就能达到鲁国的水平;鲁国的制度经过改革,就能走上正道。”

6.25子曰:“觚(gu)不觚,觚哉!觚哉!”

孔子说:“这还是用来祭礼的觚吗?简直是四不像,怎么能算觚呢?”

6.26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宰我问:“作为一个仁人,如果有人告诉他:‘有个人落井了’,他会跳下去吗?”孔子说:“怎么能这样呢?君子可以去救人,却不可随便陷入其中;可以受欺骗,却不可以盲目行动。”

6.27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同“叛”)矣夫。”

孔子说:“广泛学习且遵纪守法,就不会误入歧途。”

思考:怎样才能做到既能帮助别人,又不会让自己身陷于混乱之中呢?

要做到既能帮助别人,又不会让自己深陷于混乱之中,就需要有足够的能力和意志力。要能够帮助别人,就需要自身的能力很强,而且经过实践是可以帮助到别人的,而且要有足够的意志力,不受外界不利的影响。就像电视剧《琅琊榜》中的林殊,也就是后来的梅长苏,他在帮助靖王营救卫峥的这件事上就充分做到了这两点。首先,他有运筹帷幄的能力,通过不断地推演营救地过程,充分使用了每个人的优势,比如药王谷用毒的人什么时候用,轻功好的人什么时候上场等等,都做了妥善的安排,同时,他明知这样的筹谋会引来敌人夏江的注意,还是坚持去实施了行动,且没有告诉靖王,以免他担心自己乱了分寸。所以,我很佩服梅长苏这样的人。

063《雍也篇》中庸为至德:中庸就是及格万岁吗?

6.28子见南子,子路不说(通“悦”)。夫子矢(通“誓”)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孔子会见了风流大美人南子,子路很不高兴。夫子发誓说:”若我有歪心,就让老天爷处置我吧!让老天处置我吧!“

6.29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孔子说:“中庸作为道德标准,可算至高无上了!人们缺少它很久了。

6.30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子贡说:“如有人能让百姓都得到实惠,又能扶贫济困,怎样?可算仁人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必定是圣人了!尧舜都做不到!可谓仁人,只要能做到自己想成功时先帮别人成功,自己想得到时先帮别人得到,就可以了。推己及人,可算实行仁德方法。”

思考:你心目中的中庸之道时怎样的?

我心目中的中庸之道就是做到合适的极致,就是找到自己的那个平衡点,或者这么说,就是做好自己的每一次选择。这让我想到,去年在我辞职前对我影响最大的一句话”生涯不是平衡而是选择“。在去年年初,突然的疫情,让我有了工作以来最长的假期。回到苏州准备工作了,又被要求隔离14天,而这14天,我开始思考,很严肃的思考未来的发展。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刷到了古典老师的生涯规划的直播分享,连续几天收听了直播后,我仿佛看到了一道光,于是我报名参加了后续的生涯规划体验营,体验营结束后我又报名了生涯规划的基础班,上完基础班,我的脑海里对”平衡“这个词一直念念不忘,我也一直在追求达成这个状态,可能是太执着了,我变得更加痛苦了,正在我不知所措的时候,我听到了一个分享,在分享中我被一句话深深打动了”生涯不是平衡而是选择“,听完分享我热血沸腾,立马加了分享者的微信,也和她进行了沟通,沟通完我感觉豁然开朗,后来我又去寻求了几个前辈的帮助,聊完后,我就下定了辞职的决心。那时我才发现,我以前所理解的平衡是像天平一样,左右相对,不能有丝毫倾斜的,而实际上每个人心目中的平衡都可能不一样,我们生涯的平衡就是让自己当下处在的最舒服的状态,换言之就是选择对自己当下最重要的。而那个时候,我在工作中,投入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为此甚至牺牲了很多陪伴家人的机会,但是换来的却很少,我既看不到在工作中升职加薪的机会,又没有能在工作中获得足够的成长,所以这么看来,即使再坚持,对我的发展也没有太大的意义,而我又不想未来一直这样浑浑噩噩,我希望自己能发光发亮……所以,综合考虑,我最终选择了生活,暂时结束了职场生活,给自己一个空白期,去学习去成长去找到更多的可能。

064本篇复习《雍也篇》思维导图

读到现在,我有个新的体会,原来似乎论语的每一章,不仅仅是围绕一个主题,而且是以和某个人的对话形式开展的,有点因材施教或者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思。比如这一篇就是主要围绕和仲弓的对话展开的,中心话题是个人修炼之道,具体从三个如何来进行详细解析的。

第一个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这里提到了不断学习,提升自己,让自己成为实实在在的金子,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除了学习,还要努力尝试,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来练习;直到让学习成为习惯,把求知当成人生最大的乐趣,这时候境界就不一样了。

第二个如何追寻内心的安乐,这里说到不要迁怒别人,不要犯重复的错,要追求内心的真正快乐,最后能够做到内外兼修,成为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

第三个如何在社会中立身,那就要内心正直、行事有度,具有同理心,还能够成他人之美。

通过孔夫子和他的弟子的对话,我看到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但是让我高兴的,我不是孔夫子所说的”力所不能及“的人,我已经努力了,也许有点晚了,也许速度有点慢,但是至少我在向着那个正确的方向努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共修的第2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