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皇的思维教育课堂1:什么是思维

有一次我去朋友小爷家做客。当然他本人不是叫这么傻的名字,只是曾经有一段时间,他喜欢的小说主角,自称是“小爷我”,他也有样学样,于是大家都叫他“小爷”。

我正和小爷在聊天,恰好他老婆在和5岁的女儿一起读少儿科普读物,于是话题似乎自然而然地变成了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小爷和他的妻子都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因此对于孩子的教育,投入了很多心血,而今天的科学知识学习,正是他们对女儿的“思维教育”中的一环。

出于朋友的立场,我作为旁听生,观摩了母女二人的小课堂,注意到大部分时间,都是母亲在为女儿读书上的内容。在女儿提出无法理解的内容时,母亲就为她进行讲解。

我问小爷:“这么大的孩子,能真正理解书上的内容吗?”

小爷回答:“总之先让她在大脑里储存各种‘知识’和‘概念’,等以后进行系统学习时,就比别的孩子领先了。”

“那么‘思维’在哪里?”

“这就是思维啊。”

曾几何时,我也和小爷一样,将思维理解为一把一把的钥匙,在遇到“困难”的锁时,只需要找到正确的思维钥匙,“困难”就解决了。直到我拜读了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博士的著作《我们如何正确思维》,才发现自己错了。

于是我就孩子思维教育的问题,和小爷分享起自己的读书心得。

首要要解决的是最核心的概念问题:什么是思维?从本质上来讲,思维是一种“想”的行为,但思维不只是一种单纯的想法。

就拿孩子来举例:当孩子感觉肚子饿了,他会想找东西吃;当孩子看到从没看过的事物时,他会想去一探究竟;当孩子感到害怕时,他会想寻求安全感。

虽然上面这段文字里的孩子,时常都在“想”,然而从根本上来讲,这些都算不上是“思维”,只是对于外界的刺激表现出的反映而已。

那么,到底怎样才算是思维呢?

所谓的思维是一种以观察到的事实为依据,推测或判断出其他事实,并得出前者与后者在逻辑上的关系的思想过程。

小爷的脸上浮现出了黑人问号,于是我继续用刚才的例子进行解释——不要以为孩子还小,所以没有“思维”,面对未知事物而害怕时,孩子的本能会哭泣,如果大人出现之后只是进行单纯的安慰,那么孩子的思维就会得出结论:遇到危险、哭、唤来父母、获得安全感。这种结论会成为孩子本人笃信的人生经验,可能会伴随他一辈子。

小爷面色凝重地说道:“要是有一天,我和她妈妈都不在她身边,遇到类似的情况,她哭爹喊娘却没人回应时,不就会崩溃吗?”

“是啊,其实思维就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才会发生作用。就像刚才那个场景,孩子面临‘未知’这个困难时,由于父母引导不当,让孩子进行了错误的思维。”我又问小爷,“要是你的女儿遇到这种情况,你会如何引导她进行思维呢?”

小爷认真地想了想,说:“我会陪着她,一起去探明让她害怕的到底是什么,希望能引导她遇事冷静、积极探索的思维。”

“没错,思维训练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孩子形成好的性格和习惯。”我向小爷献上了掌声,“恭喜你,已经踏入了‘正确思维’的领域!”

你可能感兴趣的:(东皇的思维教育课堂1:什么是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