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词中感受浓浓的年味

在古诗词中感受浓浓的年味


  明天就是除夕了。春节越来越近,年味越来越浓,大街小巷挂起了灯笼,归家的心情也越来越急切……春节是我国最重要、最隆重同时也是最富特色的传统节日,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人们在春节这一天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丰富的年俗活动:祭灶、贴春联、放鞭炮、守岁、拜年……更孕育了中国春节特有的“年味”。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传统古诗词,感受浓浓的年味吧!


宋代王安石的《元日》,贴春联迎春风。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提到春节,《元日》是广为流传的一首。过年时,家家户户贴春联、放鞭炮,再喝上一杯小酒,生活甜甜蜜蜜。



清代吴曼云的《压岁钱》,长辈给晚辈压岁钱。

  《压岁钱》

  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

         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


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是春节的传统习俗。晚辈给长辈拜年,说吉祥话,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全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这就是年的味道。



宋代苏轼的《守岁》,全家守岁喜迎春。

  《守岁》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守岁,这是每一个中国家庭大年三十的重头戏。脑海中是不是会浮现“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的嬉闹画面呢?



宋代文征明的《拜年》,大年初一拜年忙。

  《拜年》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大年初一,大街小巷,男女老少拜年忙。“过年好”“恭喜发财”“开门大吉”等吉祥话,总能让人喜上眉梢。



唐代刘长卿的《新年作》,独在异乡独潸然。

  《新年作》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孤独的年,一个人潸然泪下。过年独在异乡,自然孤单寂寞,这首诗表达的意境,正好说出诗人的心声。



唐代高适的《除夕作》,亲朋欢聚盼来年。

  《除夕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过年不能回家,就像诗中所写“故乡今夜思千里”,让我们盼望着来年,和自己家人亲朋欢聚一堂。



唐代孟浩然的《田家元日》,农家期盼丰收年。

  《田家元日》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今天早晨一年又开始了。农家人推测今年的收成,都说这一年是丰收年。



唐代王湾的《次北固山下》,除夕夜思乡之情。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一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暗示了此时正是除夕夜。且这一句和“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都是千古名句。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历来广为传诵。



  图文来源:网络。汇编;南晓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古诗词中感受浓浓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