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意象分享:杨花不止水性,似花还似非花

杨花,在古诗词意象中,拥有着最为矛盾的内涵,因而也很耐人寻味。

大多数文学作品里,杨柳杨柳,其实是柳。杨花杨花,其实不是花。何解?

从植物学上来讲,杨和柳,区别甚大。单看叶子,杨树叶子是短圆形的,但是柳叶细长狭窄。“杨树”,既可以指弱小的蒲柳,又可以指“白杨”、“青杨”等,“柳树”则专指柳属植物。

就花朵来说,杨花呈浅黄色,远远看去,就像毛毛虫一样可爱;柳花是鹅黄色。但是,在古诗词中,我们经常听到的杨花,其实不是花,是柳絮。

为什么说杨花的内涵非常矛盾呢?

因为在古诗词中,她的出现之处,既有缠绵悱恻的情谊,又有“水性扬花”如无根浮萍般的轻浮无情;既有“独留风骨”的孤傲,又有翻云覆雨的得志便猖狂。

01正面:高洁如我,深情如我

清平乐-春晚(宋代:王安国)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一片伤春之中,独见杨花颇有风骨,自由自在地随风飘扬,却无论如何,都不愿进入那画堂朱户,被权贵之气所熏染。

写花,也是在写人。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宋代: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杨花不止高洁,还很深情。

苏轼的这首咏杨花的词,大家都耳熟能详,在这首词里,杨花,活脱脱成了一个思春少妇,满满的思念里,是浓浓的情。

晓来雨过,打散一池柳絮,细看,那不是柳絮,点点都是离人热泪。

这样的杨花,何其含情脉脉!


少年游·润州作(宋代:苏轼)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飘絮如雪花,雪白如飞絮,看似清冷,实则有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代: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整首诗都没有正面刻画杨花,但是在陡然听到好朋友被贬龙标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漫天飞舞的雪白柳絮,首先进入耳朵的,是泣血的杜鹃哀鸣,由此可见,这杨花,是对朋友的深情。


02负面:无情如我,轻浮如我

杨花起风便漫天飞舞的特性,使得它在文学作品中也有负面形象。没有主心骨,一点风吹草动,便闹哄哄地直上青天,不留恋原来的枝头,无情如流水。

漫兴-其五(唐代:杜甫)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拄着藜杖,缓步慢行,眼前春水东流,风中,柳絮狂飞,桃花浮于水面,在杜甫的这首诗里,杨花和桃花,癫狂轻浮,都寄托了诗圣心忧苍生,对时事政治尤为愤慨的情绪。


咏柳(宋代: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这一条条乱枝,像极了小人,东风一鼓动,便像得了势,有了靠山,胆大到想靠自己的零星力量,遮天蔽日,却不知道自己是坐井观天,这天地间,还有那雪白清霜呢,如何容得它此般没有格局?


​一种意象,其内涵之所以能得以固定,离不开历代文人骚客的吟咏。

这里面,既有意向本身的自然特点,也有诗人彼时彼刻的心绪使然,当然,还有诗人的才情。

比如,要不是苏轼的“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杨花,可能真的就被打上“水性”的标签,再无翻身之地了。

所以说,情境相生,是“意象内涵”的基本内涵。

你可能感兴趣的:(古诗词意象分享:杨花不止水性,似花还似非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