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国志11看产品管理

本文约1374字,阅读需要3分钟。

趁着放假,楼主这个三国志11的铁粉趁机沉迷了一把游戏,从“群雄割据”的“孙坚”开始起步的,拼杀的酣畅淋漓。

玩着玩着楼主发现,咦,这个和产品管理很像啊,为什么这说?我们分别从团队建设、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组织建设四个方面来分析。

1.团队建设:游戏里,一个团队里有几个武将/文官在某些方面特别突出(相对的),战斗/外交的胜率比一般的成员要高很多。自然而然的,我们大部分的主要工作(战斗/外交)都是由这几个成员完成的。但是,是不是其他成员就不重要了呢?也不是,还有很多其他的工作,比如建造建筑、资源运输等等支撑性的工作也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如果仅靠主要成员,是无法完成工作的。人力的必须是分门别类,专业化的使用。

这里像不像我们日常的团队建设:研发、销售毫无疑问是主要工作,但少了技术支持、物流、行政等等工作,研发和销售估计得事倍功半。二八定律,光有八没有二就和光有二没有八一样,都是运行不了的。

2.资源管理:游戏里,一开始就只有一座城池,得仔细的计算,衡量好目前最需要的资源,然后建设相应的资源建筑。慢慢的城池多了,资源丰富了,就可以做一些高等级的建筑,来研究一些跨世代的技能,以支撑作战。

我们做产品,一开始资源很有限,扣扣索索的用。逐渐的销路打开了,利润增长了,就可以进行一些先进的、前沿的技术开发,以获得先发优势并利用技术优势进一步的占领市场获取利润。从市场拉动技术到技术推动市场,二者交替前进,市场和技术双轮驱动业务发展。

3.战略管理:游戏里,一开始就一座城、几个武将、几块可开发的资源。这时候需要精打细算,找准机会大胆出击,占领几个附近易守难攻的城池。占领城池之后一边认真开发资源、一边建设防御设施。积累一段时间,武将、兵员、粮草、金钱都都丰富了,再对周边的几个小国家进行战斗,通过打击非主力部队进行扩展。再扩张一段时间,武将、兵员、粮草、金钱对其余国家有压倒性优势了,专挑别的国家主力打,主力打垮立刻灭国。

我们产品管理,一开始就那么一两款产品,大部分时候要找一个没有巨头的产品/垂直行业深耕(资源各种丰富的土豪除外),建立护城河,然后在体量有一定优势的时候蚕食各方面的市场,市场、资源累积到一定规模并且有优势的时候就可以针对主流市场开发产品,登堂入室,成为市场的顶级玩家。

4.组织建设:游戏里,一开始资源有限,各方面都可以自己管理起来。逐渐的有了几十座城池,自己管力不从心了。这时候划分几座城池,挑选一个武将/文官领头再挑选一些成员武将/文官做支撑,组建一个军团,定一个军团发展战略(金钱、粮草、武器装备等等)委托管理。军团定期给主力作战部队运送各种资源支撑作战。

产品管理也是同理,一开始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款产品,自己动手还精力过剩。后期产品逐渐丰富,产品也日渐成熟,就可以通过产品线的方式来分头发展。针对产品线,我们只需要完成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三个过程,然后就可以让其在给定的舞台上自由舞蹈。各个产品线给需要大规模投入的战略业务输送各种资源,以支撑战略业务的发展,当战略业务中的某一项发展到一定成熟度的时候,又可以成为新的成熟产品线,如此交替往复。

今天这篇和楼主主题有点偏,大家将就着看就好。

楼主主要关注于视频监控与视频监控周边的知识点、八卦点、吐槽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三国志11看产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