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成长回忆录4

题记:

一转眼,女儿就24岁,在她生日的那天,我开始写她的成长回忆录。

女儿现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读硕士研究生,专业是心理学。她在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反观自己的成长经历,觉得父母对她的养育方法很不错,因此鼓励我把对她的养育方法写下来,可以让她留作纪念,让她自己教孩子时也可参考,甚至让更多看到《回忆录》的人受益。

作为一位大学教师,干了半辈子教育,以教育为己任,这也切合我心意。这本《回忆录》我准备这样写:以女儿的成长经历为主,后来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些名家好的养育孩子的方法,也把它们补充进来。又因为女儿是学心理学的,在她的启发下,我也准备加进发展心理学的知识,可对养育好孩子提供科学依据。

图来自网络


第四章

孩子暑假出生,我休了一个学期产假,第二个学期带孩子回学校上课。这时女儿有七个多月,她四肢的运动能力大大加强,语言能力也有萌芽。

到了学校以后,实在没人带女儿,我只好把老父亲请来帮忙照顾女儿。

这个时期主要培养女儿的观察能力、运动能力、语言能力、协调能力。

我上课或忙其他事情的时候,老父亲就抱着女儿出去玩,看学生做操、体育训练;有时候也会抱着女儿去学校门外跟邻居聊天等。

运动方面,先生回家后,会抱着女儿去荡秋千,首先是先生坐在秋千上,女儿坐在自己腿上,荡秋千。习惯了之后,就让女儿双手抓着秋千架,自己坐在秋千板上,先生两只大手分别抓住女儿的两小手和秋千架扶着女儿荡秋千。等女儿大一些以后,自己就可荡秋千了。

我们还给女儿买了学步车,有时候,让她在学步车里玩,她自己可以踩着学步车在房间里跑来跑去。到了九个月的时候,有次踩学步车翻车,后来就不让她踩了,因为她人长大,学步车相对变小,所以容易翻车。

不踩学步车以后,我和她爸就经常训练女儿走路。有时回了爷爷奶奶家,我们两个蹲在地上手握两根扁担,让女儿夹在两根扁担之间走,从我这头走到爸爸那头,再从爸爸那头走到我这头,女儿乐此不疲,开心地走来走去。大概十个多月的时候,我和她爸蹲在地上,相距丈把远,女儿不要任何依靠,就可以走在我们之间了。

只可惜,这时女儿突然嘴疼,不能吃母乳,我就想趁此把母乳断了。在做决定之前,买了牛奶试着给女儿喝,女儿她喝了。为了断奶,我们把女儿送到我娘家呆了几天,实在想她又把她接回家。一回到家,女儿直往我怀里蹭,找吃的,我不忍心,又让她吃了奶,等两个都吃完了以后,都很瘪很瘪了,同时我的心觉得很慌,好像几天没吃油的感觉,第二天再也没奶了,真的就这么断了。女儿因为这个时候断母乳,虽然喝了牛奶,营养还是没跟上,加上又嘴疼,发育稍停了一下,反而走不得路了,直到过完生日十几天以后,才可以走路。

这里有个小遗憾,如果不是在女儿不舒服的时候断奶,是不是更好些?

图来自网络


在女儿走路前的一两个月里可累坏了我父亲,女儿就喜欢往地上走,不肯安安静静地让他抱着,我老父亲只好弓着腰扶着她走,累得腰酸背痛。在我记忆中,女儿能够站起来以后,就很少安安静静地坐着了,总是动着。有时扶着椅背,站在椅子上,你跟她玩,她一只脚跺着,哈哈大笑,玩得很开心。

在培养语言能力方面,只要我不忙,我就带女儿。我除了继续播放音乐、唱歌给她听。这个时候教说话就多了起来,首先从“爸爸”、“妈妈”开始,然后是身边亲人的称呼等,不厌其烦地教,不知教了多少遍。记忆中,七八个月开始,女儿可以喊“爸爸”或“妈妈”,但不是针对性地喊,是无意中喊出来的。

同时语言跟动作也要挂起钩来,我们教女儿语言的同时,也让她表演动作。我们说“点点头”,教她“点点头”;说“摇摇头”,教她摇摇头;我们说“再见”或英语“Bye-Bye”时,教她摇摇手。教了几次后,只要我们离开她去某个地方,跟她说“再见”或“Bye-Bye”,她都会摆摆她的小手。

在培养协调能力方面,主要体现在吃东西上。女儿在100天开荤之后,就慢慢添加辅食了。吃了一阵苹果泥之后,我把苹果、梨子等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让她自己拿着吃。主食是面粉、鸡蛋、葱花搅成面糊,然后煎熟,女儿小的时候是喂给她吃的。还给她吃些蔬菜,肉类。我记得,女儿下面两颗牙齿,上面两颗牙齿的时候,我就让她啃排骨了。她自己拿着排骨啃,吃得干干净净。等大一点就吃些面条,米饭等,开始自己吃。

一岁多一点,我就让她拿勺子自己吃饭。我给她胸前弄一围兜,坐在桌旁,跟大人一起吃饭。刚开始,桌上掉的饭比吃进嘴里的多,围兜上也有,地上也有。但是我们很多家长就怕麻烦,怕擦桌子,怕扫地;或者看不得这样一团糟的样子,就不让孩子自己吃饭,宁愿自己去喂孩子,多干净,多整洁;或者担心孩子自己吃饭吃得少,吃不饱,也是自己去喂孩子吃饭。

殊不知,让孩子自己吃饭培养了动手能力,运动协调能力,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也可培养自信心。

图来自网络


有次回到奶奶家后,奶奶担心女儿没吃饱,就想喂她,我马上制止。今年端午我回老家看奶奶,说起女儿在国外,还可自己包粽子,奶奶说她自理能力强。我笑着对奶奶说:“当年我不让你喂饭,你看有道理吧,能力就是这么培养出来的。”奶奶笑着说:“五岁多时,她自己洗澡,出来时牙齿都在打颤。”我也记得当时女儿自己洗澡玩久了,所以冷成这样。

女儿吃饭用了一阵勺子以后,不久就学会用筷子了。用筷子更加锻炼一个人的协调能力。我记得,女儿两岁差三个多月的时候,在我二姐家吃饭,她能用筷子夹起桂圆,他们都感到惊奇。

我经常见到我们学校有些老师或爷爷奶奶在操场里赶着孩子喂饭,我很不认同这一做法。让孩子坐在桌边跟大人一起吃饭,让他\她自己吃,这不很好吗?现在我发现年轻的父母不追着喂饭,但是也有一点不太好。那就是好多父母在孩子学着吃饭时,单独给孩子买了椅子让他\她一个人吃饭,虽然也让他\她自己吃,但是我还是觉得让孩子坐在桌边跟大人一起吃更好,吃自己想吃的东西,也能让孩子感受一家人吃饭的快乐,这样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理论基础:

婴儿的学习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层次:一、习惯化(记忆发生的重要标志);二、经典或工具性条件反射;三、语言的掌握、概念的学习等各种复杂类型的学习。这一分类反映了婴儿学习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较好地揭示了婴儿学习发展的实质。

语言是人类心理交流的重要工具和手段,而且因为语言在婴儿认知和社会性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其以后的心理发展有着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言语过程(speech process)主要包括言语感知,言语理解和言语表达三个方面,我们所说的婴儿言语发展主要就是指这三个方面能力的发生发展。其中言语感知是言语活动的首要环节,是婴儿最早获得的一种言语能力。(林崇德《发展心理学》)

我认为孩子语言能力的培养越早越好,请读《父母的语言》,孩子在三岁以前感知的语言就决定了他\她今后的发展。

你可能感兴趣的:(女儿成长回忆录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