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叶大叔《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窥探高人如何做读书笔记

这不是一本常规的书,这是61篇读书笔记的集合。

47页序言把我们常见的阅读问题罗列了一遍,后面全是他的拆书笔记,涉及商业、团队、营销、职场、创业等等,大杂烩,看的出来秋叶大叔很博学、

最后一章,作者极力推荐柳比耶夫的《奇特的一生》,一个极度自律的人身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重点说下,序言部分带给我的几点启发:

1.如何一年读上100本书?

什么叫读完一本书?非要一字一字看过去才算读完一本书吗?

比如,一本小说主要情节都看完了,章节快速翻过,算不算看完;

比如说一本专业书,大部分内容都知道,只有一点不知道,重点研究这一章,算不算看完?

再比如,一本书快速翻完之后,主要观点都记住了,等需要的时候在查看,算不算读完》

对作者来说都算读过,所以,他每年阅读量在120---180本之间。

见识越多,阅历越多,认知越高,有些书可能就不能给他们带来太多价值了,翻一翻也就过去了。

有点类似于罗振宇的刷书:把几十本书快速的刷一遍,然后再挑选,需要精读研读的。

所以,关键点,不是一年读了多少书,而是通过读书提升了多少认知,攀比阅读数量是没有必要的。

2.没有时间读书怎么办?

作者的观点是把你的生活环境中放满书,你就会慢慢爱上看书,客厅、床头、沙发、卫生间,让书触手可及。

花大价钱,一口气买一百本书放家里,逼自己爱上阅读。

改变环境,才能改变习惯。

3.如何选书?

工具书、专业书、畅销书、拓展视野书。

人生不同的阶段,选书的侧重点不同。

对于十几年职场人士来说,专业的一两本经典就够了,毕竟专业书也很容易找到经典。

重点是扩展视野的书,不断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

4.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经典之书?

古之经典未必适合我们,晦涩难度,可能都读不进去,比方王阳明的心学,哈耶克的哲学,甚至论语,缘分不到,或者没有天赋,也很难读进去。

即便是读进去了, 也未必对你有用,古代很多智慧也需要与时俱进,更应该看的是现代人的解读。

别人的推荐,也未必适合我们。

我认为,一开始就想找经典之书一劳永逸,解决所有问题,基本是不可能的。

更有价值的是找经典的过程,通过对比优劣,可以提升我们的搜索和辩书能力。

5.阅读乐趣在哪里?

读书需要下苦功夫,坐冷板凳,不是一个轻松的事情。

但是我们也可以创作许多小乐趣。

比如:以书会友,把好书推荐给熟悉的朋友,加深友谊。

读了一本有意思的书,开拓了视野,跟朋友聊起天来更有谈资,比如水煮西游窥探金瓶。

写了一篇书评发到豆瓣上获得很多关注和互动,会感到很有成就感,比如我写的李诞的新书《候场》,书评排名第二,不断的有人加我好友互动。

6.如何做读书笔记,或者拆书?

拆书的三板斧:知识介绍,扩展思考,读书建议。

知识介绍:包括背景介绍和知识点介绍。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他遇到了什么问题?想解决什么问题?

知识点主要是对书中核心概念的总结概括,作者的论点是什么?如何得出结论的,都有哪些案例?讲话梳理的案例。

扩展思考:阅读中,我们都的得到了哪些启发,结合自身经历或见闻,或链接到其他书籍中的观点,举一些例子进行分析,详细描述,看与这个知识点能否相结合,分析下使用边界。

拆书建议:主要是进行知识的推演迁移,针对这本书知识点能否运用道其他领域,结合自身当下的情况,能给我们未来的行动提供哪些,可执行的方法。

拆书法,来自赵周老师独创的RIA拆书法,不过秋叶把这种方法进行优化。

除去序言,正文全是秋叶的拆书笔记,大量的案例,能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作者在阅读中思考的深度。

全书的最后一部分,主要是介绍,柳比耶夫的《奇特的一生》。

我们经常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但奇特的一生展示的好像是一个精力无限的人生。

超强的自律和时间管理,是秋叶大叔极力推崇的。也可以看出秋叶大叔的时间观念也是很强。

总的来说,这本书在解答了大部分关于阅读的问题之后,开始以读书笔记的方式,展示作者是如何做读书笔记的,如果要做读书笔记,这是最好的模板。

你可能感兴趣的:(秋叶大叔《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窥探高人如何做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