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英吉利(一)前言

伦敦回来已经一周了,每天照常过着上班带娃做饭的生活,内心却是继续在发酵,一旦空闲下来,就会翻看自己的微信记录,照片,细细咀嚼回味那难忘的十三天行程。

年轻的时候,美好的东西不会去刻意记录和保存,搞得现在对青春的回忆支离破碎的。吸取教训,人到中年健忘,还是细细记录下一切美好和心动才感觉安心些,以待日后老年空巢期取出来吃吃剩饭也好的。

朋友圈晒照片其实就是到此一游的记录,一样的景,你还能拍过明信片和国家地理杂志吗?所以文字记录心情和细节更有意思些。

想去英国很多年了,最早可以追溯到初中,为什么想去?因为英国有福尔摩斯,有Mr.Darcy,有大本钟,有泰晤士河,有JaneAusten,有呼啸山庄,有Queen(不是女王,是乐队)。 太多年少的最爱,都无一例外集中在英国。

因为小学迷上福尔摩斯,小学毕业时别的女生收到的礼物是头花和漂亮发夹,而我只想要个放大镜。有了放大镜我就可以投身到帮助同桌寻找丢失的橡皮这样的大案中去,甚是欣慰,别人都在努力做女神,我只想做女神探!


同样,小学图书馆里的琼瑶小说被我刷遍以后,到了初中我开始刷升级版,勃朗特姐妹的简爱,呼啸山庄,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等。然后我就彻底堕落了,开始幻想阴沉沉的天,苍茫茫的草原,哥特式的建筑,里面出来我的达西或者是罗切斯特。沉溺这个词非常有动感,有过程,沉溺不是一个结果,是一个循序渐进,慢慢下坠,由浅入深,由起初还能自控到最后无法自拔的一个长篇暗黑漫画主题。我就是沉溺于英伦文化不能自拔的失足女青年,不能也不想出来,我呆里面挺舒坦的。


初中回家的路上总会遇到对我吹口哨的男孩,我毫无畏惧地直视他们,眼中的轻蔑杀得这些屌丝们片甲不留。你们难道不知道我是从上海弄堂里走出的英伦玛丽苏吗?正在等待天降达西先生,拯救我于市井之间。

怎么扯那么远。总之这种向往延续了三十来年,前几年觉得就可以带娃去了,可是遇上母亲的病,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回国了,今年暑假得知婆婆和大姑他们要去我们便想同行,虽然最后因为开学时间差的原因最后分成两批人马杀过去,好歹,圆梦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逐梦英吉利(一)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