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说过:婚姻如果不能落在穿衣、吃饭、数钱这样的小事上,是不能长久的。而这些柴米油盐,哪一件都免不了和钱扯上关系。
所以说,亲密关系里,“谈钱伤感情” 其实是一种逃避。
谈钱,是检验能否进入婚姻的第一标准。
某公众号针对亲密关系中的金钱观做了一次小调查,结果显示, 19.20% 处在亲密关系中的参与者经常因金钱问题和伴侣产生分歧;55.94 %的人认为,男生应该承担相对于女生更多的经济责任。
男生就应该多为女生花钱
他不为你花钱就是不爱你
为你花钱 = 付出爱
其实渴望爱人为自己花钱这个行为,是希望对方表达一种态度和心意。因为钱,你可以挣,但是你需要的那份爱,只有那个人可以给。
如程莉莎所说:“男人挣多少钱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给不给心爱的女人”、“女人花男人的钱,会觉得被爱”。
但中国人总爱说一句老话:谈钱伤感情。
我们常常觉得谈钱是庸俗的,没有人情味的,生怕让人觉得功利、势利或虚荣,甚至是被看不起。
然而,钱不是检验真爱的唯一标准,但是钱可以测量感情的深厚。
越是不敢谈钱,藏着自己对金钱的真实想法,越是容易埋下矛盾的祸根。到婚后才开始慢慢显露“金钱观不合”,才最伤感情。
婚姻好不好,谈钱就知道。
你不好好谈钱,就没办法看到钱背后折射出来的人心和真相。
而我另一个小学同学,几年前通过介绍相中一门亲事,对方家里很有钱,有几套房产,俩人谈了半年恋爱就结婚了。她和父母认为谈钱伤感情,而且觉得男方家里这么有钱,应该不用谈彩礼,婚后生活也应该不会差吧。
没想到,婚后的金钱问题就一个一个地显露出来了。男方家里虽然有几套房,但没有一套分给老公;一家十几口人挤在一栋自建房里,生活习惯大不一样,一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
最让她难以忍受的是,老公和他爸妈一起做生意赚的钱全部要上交,每个月只给一部分零花钱。生完女儿之后家里处处都要花钱,她叫老公自己单干,至少还能经济独立,老公死活不肯,说 :
“我没想到你原来这么拜金!我跟你谈感情,你却老是在钱上面斤斤计较。”
她肠子都悔青了,“当初为什么没有好好和这家人谈钱再结婚?”
一个人的金钱观,是由 Ta 的原生家庭、过往经历、三观形态、生活态度等因素决定的,往往能反映出他的价值观。
在决定走进一段亲密关系时,大胆谈钱吧。因为 “谈钱” 会提升我们的幸福感。
多伦多道明银行在 2015 年到 2016 年间,对于 1902 位恋爱中成年人进行了一个关于伴侣与金钱的追踪研究,发现在亲密关系中“谈钱”对两个人的幸福指数有着巨大的影响。
首先,所有参与者中,62% 的人每周与伴侣至少谈一次钱,而那些更频繁“谈钱”的伴侣也有更高的幸福感 —— 每周至少谈一次钱的伴侣中,78% 都感到幸福。
而几个月才谈一次钱的伴侣中,感到幸福的只有 50%。在讨论到关系中与金钱有关的错误时,排名第一的错误是 “拖了太久没有谈钱”。
在这个时代,不谈钱,不幸福。
伤感情的不是钱,是钱背后的人情冷暖
好像在我们这一代人,由于金钱观的多元化,物质需求越来越高,谈钱越来越复杂了。
在《欢乐颂 2 》里,王柏川跟樊胜美去买房,樊胜美兴高采烈地挑楼层、填表,没想到,王柏川却不肯在房产证上写她的名字,俩人当场闹翻。
因为买房的首付是王柏川爸妈出的。他们不是不信樊胜美,而是信不过她糟糕的原生家庭,担心以后有什么争吵,连房子都被樊胜美家里压榨了。
樊胜美很委屈,首付是王柏川家里付的,但她婚后要和他一起还贷款,她为他也付出了很多,陪他在上海打拼,为什么在房产证上写个名字就这么难?
为什么中国女人在结婚买房这件事上这么执着?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导致人们对 “钱” 的观点不同的根本原因不是性别差异,而是对安全感的理解。
其实,谈钱的复杂,其实是 “钱” 后面投射的物体的复杂。
女人想要房子,其实要的是房子背后投射的安全感。正如男人想要车子,是喜欢车子背后投射的自由。
如樊胜美所说:“房产证上那樊胜美三个字,它不只是一个名字,它是对我爱情的保障,是对我未来婚姻的安全感。”
再者想要男方买房,其实体现了弱势心态。
心理学中有一种心理叫做小狗心理,是说当一个人处于心理弱势时,往往会在行为上表现出明显的强势和攻击性或讨好献媚。比如一个女孩想要一个东西,男孩不给买时,这时候女孩会认为男孩不爱她了。
你买房不写我名字 = 你不爱我。
樊胜美是这样。世上还有千千万万个樊胜美。
但每一个 “樊胜美” 都没有错。
第五季《奇葩说》有一期的辩题是:“结婚前,我让伴侣在他的房本上加上我的名字,有错吗?”
很赞同李诞说的:“婚姻是一个壳,不是我们要保护婚姻,婚姻要保护我们。要把所有最坏的事情都说好,将婚姻这个壳做得足够坚固……”
怎么让婚姻这个壳做得足够坚固呢?
像经济学家薛兆丰教授说的:“结婚,就是办家族企业,签的是一张终生批发的期货合同。”
我觉得没毛病。
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把婚姻看做一个商业合同,把双方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分配,缔结一个比较公平的合同,商量好这合同怎样才能更好地履行下去,从而促进婚姻双方的幸福。
因为现实往往比合同还要冰冷。
我们实在见过太多为了彩礼、为了房子、车子、各种财产撕破脸的情侣和夫妻。
如何跟另一半“谈钱不伤感情”?
曾看过一本美国著名的 “金钱伉俪” 帕尔默夫妇写的一本书,叫《谈钱不伤感情》,是为因金钱问题而陷入婚姻危机的夫妇们量身定制的 “婚姻解药书”。
谈钱之前,先了解彼此的金钱人格。
每个人考虑和处理金钱问题的方式都是独特的,这种方式就是所谓金钱人格。书中提到了五种金钱人格:
第一种:省钱王。
这种人有本能的省钱冲动。
第二种:消费狂。
任何花钱的机会都不会放过。他们也不一定多有钱,但是就是喜欢花钱。
第三种:冒险家。
他们消费主要追求新鲜刺激,比如说什么新科技产品出来了,他会第一个去买,旅行的时候更愿意选择沙漠冰川等需要冒险精神的地方。
第四种:求稳者。
他们追求的是稳定、安全、钱花的更明智。
第五种:随性者。
他们对金钱的态度比较随意,不管有钱没钱,他们都不焦虑。
当一个消费狂和一个省钱王结婚,如果不能好好谈钱,可想而知,每天的生活都可能是一场 “世界大战”。
你喜欢高档餐厅,Ta 坚持吃路边摊;
你想买 2000 元的大牌护肤品,Ta 觉得用 9.9 元的大宝就够了;
你旅行想住好一点的酒店,Ta 觉得只是睡一觉简单就好;
……
只有理解对方的金钱人格,才能更好地跟 Ta 相处。
美国丹佛大学婚姻与家庭研究中心主任指出:“如果夫妻对待金钱的观点一致,他们会更幸福。
有时候在谈钱伤到了感情的时候,我们会纳闷,伤感情的真的只是钱吗?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 了解自己的金钱观,了解自己内心的欲望及自己对钱的态度。如果对自己内心欲望缺少探索,对自己金钱观没有清晰认识,在与别人发生金钱关系时,就无法站在合适的位置上,守住自己的边界。
2. 明确钱对自己的意义,钱与自己的关系,以及早年的成长环境中钱对自己的影响是怎样的。
3. 充分了解对方的金钱观。
金钱观的差异不分对错,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金钱观。世界上从不存在完美的三观契合,金钱观也一样需要磨合的。
我们好好谈钱,就是为了解决金钱观差异带来的麻烦。
怎么做呢?
三个字:敞开谈。
清晰地说出你的底线和需要。
想想自己能为对方付出什么。
只表达,不批判,用平等尊重的态度沟通你的消费观和消费习惯。
拿樊胜美和王柏川的例子来说,王柏川在走进售楼中心前就已经接到妈妈的电话,要求不要在房产证上写樊胜美的名字,但王柏川一直不敢说,直到签合同的最后一刻,才伸手拿走樊胜美的身份证。
换做你是樊胜美会怎么想?明明两个人之前就商量过买房后一起还贷款,却因为他妈妈几句话,就完全抛弃之前的承诺。
亲密关系里的“钱规则”,无非就是通过不断地积极沟通,把敏感话题聊到脱敏为止,磨合出彼此都能接受的方式。
A A 制也好,老公管钱也好,老婆管钱也好,你们舒服就行了。
勇敢去谈钱,建立自己对钱的底气和安全感,才能透过“钱的表象”看到“钱里的本质”,去追逐属于两个人的幸福。
希望不要让钱,成为阻断幸福的路。
谨以此文献给不敢谈钱的人,勇敢一点,你值得最好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