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行为的定律,让你的新年计划不再半途而废|《掌控习惯》

在我近两年读过的书当中,对我生活发生最大效用的应该就是《掌控习惯》这本书。借鉴书中的方法,让我建立起良好的生活秩序,有更饱满的精力做自己想做的事儿。

这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书。有扎实的研究做基础,还有具体落地的方法,像指导手册一样,拿来就能用。

【行为改变的四大定律】

说到培养好习惯(如阅读、早睡,吃健康的食物)大家都觉得很难,而习得坏习惯却是分分钟的事儿,比如:打游戏、吃炸鸡汉堡、刷手机……。

基于对人类行为的研究,作者发现人们习得新的行为有四个定律,即:提示、渴望、回应、奖励。

我们所有的习惯都符合这四个定律:手机响了(提示)--想知道是谁(渴望)--拿起手机(回应)---回复完消息安心啦(奖励)。

四个部分哪个做得不够,都不会形成习惯。知道了这个原理,我们就可以正向使用它以培养好习惯,逆向使用它来戒掉坏习惯

【定律一:让它显而易见】

工具一:习惯计分卡

我们日常的行为被下意识支配着,如:困了睡觉、饿了吃饭、累了抽烟……不需要刻意启动行为,只要注意到一个提示,比如看到一个抽烟的人或者感受到压力,就直接拿起一根烟~

因此我们首先要了解当前我们拥有哪些习惯,并一一进行标注,(好习惯+) (坏习惯-) (不好不坏=)。

然后,就可以使用下面的工具,将“坏习惯”提到意识层面刻意戒除,让“好习惯”内化为下意识行为。

工具二:建立执行意图

建立执行意图,其实是在创建条件反射。“当X情况出现时,我将执行Y反应”。数项研究证明创建执行意图,能够提高我们做一件事的可能性。

公式:我将在【时间】和【地点】做【事情】

冥想:我将在早上起床后冥想5分钟。

健身:晚上8点,在健身房跑步1小时。

这个工具我一直在使用。如果晚上没有列好执行意图,一般到家吃饭时开始刷手机,吃完了还停不下来,直到突然发现已经10点了,就这样荒废一个晚上。

后来我会在每天回家的路上写下当晚的执行意图:

「到家」吃完「晚餐后」「立刻收拾厨房/打扫卫生」;「打扫结束」开始「洗漱」;「洗漱后」开始「看书」。一般这样下来也可以做到按时休息。

当然,这一串行为中不只有执行意图还结合了以下的“习惯叠加”和“绑定喜好”。

习惯叠加:是在已有习惯上增加一条新习惯。让已有习惯成为下一个行为的触发线索,这叫做:连锁反应。

公式:继【当前习惯】之后,我将【新习惯】

如我的晚间安排:晚餐是雷打不动的习惯,餐后打扫是新习惯。

工具三:环境提示

我们可能都没思考过,环境中的提示对我们行为选择有怎样的影响。

看到桌上一袋饼干,我会拿起开始吃。即使事先没想过要吃饼干,也不觉得饿。

在超市收银台结账,会顺手加一包口香糖或一支巧克力,即便之前并没想买。

波士顿马萨诸塞州一家医院,因调整了食堂饮品的摆放位置,就改变了员工和来访者的饮食习惯。

如果你想培养一个习惯,就在环境里创造鲜明的提示:

想多读点书,就把书架放在家里最醒目的位置。

想多吃维生素提高免疫力,把它摆在每天吃早餐的桌子上。

戒掉坏习惯,就减少环境中的提示:

阅读时,把手机静音放在看不见的地方,以减少频繁查看。

沉迷于电子游戏,每次玩过之后,拔掉插头,放到最犄角的柜子里。

【定律二:让它有吸引力】

我们大脑中有一种神经递质叫做多巴胺。研究发现:刺激多巴胺分泌的行为更容易形成习惯。在第一次体验时,以及第二次体验之前,也就是期待快乐时,多巴胺的浓度都会提升。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感受:

「去旅行之前比真正旅行时更加激动;约会之前的准备比约会之时更兴奋。」

正说明了这一点。我们可以基于这项研究,来引发对行动的渴望。

工具四:绑定喜好

在你渴望做的事之前加一件你需要培养的「新习惯」

比如,我渴望看新的美剧,必须先完成工作报告。我想做美甲,那我要先完成家庭整理。

公式:继[我需要的习惯]之后,我将[我想要的习惯]。

工具五:加入小团体

这是利用社会环境的影响,我们周围的人的行为方式将对我们培养习惯产生的影响。

加入一个群体让我们有归属感,我们偏爱的行为被接纳。如今的写作打卡、读书打卡、健身打卡正是这个目的。而且依据“群体效应”,在群体中做与大家一致的行为是有吸引力的。

工具六:创造仪式:

生活中我们都遵循着自己的仪式感:运动前放几首嗨歌;开始一天的工作要先点上一杯星爸爸。如果你想开始一个新的习惯不如先为他创建一个美好的仪式。

每次坐下来写字之前,我都会把家里环境整理干净,打开音响播放喜欢的音乐,摆上茶水甜点,就可以顺利进入写字状态。

【定律三:让它简单易行】

人类天性遵循「最省力原则」。一件事所需能量越少就越容易开始。

那些让我们欲罢不能的事,他们都「简单易行」,如:玩手机、看美剧、用手机定外卖…几乎毫不费力就能完成。

工具七:预备环境,减少阻力

例如,为了每天在家吃早餐,提前备好速溶麦片、包子,减少做早餐的繁琐程度,5分钟就能吃上早餐;早上出门前准备好瑜伽垫,以便一回家就能开始运动。

工具八:两分钟行动

每一次的小动作其实是决定性的时刻,可以影响之后几分钟甚至几小时后采取的行动。

如:午饭时打开了长达两小时的电影,即使是个烂片,也会坚持看完。就像进入高速公路的匝道,不知不觉前行…

利用决定性时刻,我们可以将习惯缩减为两分钟版本,让它更易启动。

-“每晚睡前阅读”变成“读一页”;

- “做30分钟瑜伽”变成“拉伸5分钟”

启动了习惯,一般不只停留两分钟,会不知不觉做更多。假如你开始厌烦,千万不要强求,就只要做两分钟就好,保护好习惯的幼苗。

哪怕只做两个俯卧撑,写100个字,也不要间断,这会给我们坚持不懈的感觉。一旦中断两次,就会成为新习惯的开始。

【定律四:让它令人愉悦】

习惯养成有一个悖论:好习惯带来长远利益,但是要延迟满足;坏习惯带来即时满足,我们要在将来为此付出代价。

为好习惯,添加一点即时快乐,可以帮我们培养延迟满足感;为坏习惯添加一点即时痛苦,可以降低行动的可能性。

工具九:视觉量度&习惯追踪

当你想戒掉无节制消费的坏习惯时,可以为此开立一个账户,每次克制住购买物品时,将那笔钱存入该账户。看到账户上数字增长,这种可见的变化,让你即便什么都没买依然觉得满足。

每一次完成习惯行为后在日历上打勾,这个动作就是一种即时满足。看着渐渐被填满的日历格,让你不想因为一次中断而前功尽弃。

工具九:习惯契约or问责伙伴

为坏习惯添加一点即时成本。各类训练营的保证金就充分利用了这一规则。

你可以这样计划:如没有完成今日减肥行动,要花1000元,请好朋友吃饭;没有完成写作作业要给小伙伴发红包…。

【6个战术性原则】

前面讲了那么多工具方法。但是我们到底为什么培养习惯,培养什么习惯?是每个人值得思考的问题。

选择了每天读书一小时,而不是刷手机,不会觉得生活有什么变化。但随着每一次微小习惯层层叠加,这些习惯塑造了我们的身份,让我们的人生通向截然不同的终点。

1、培养习惯,我们的着眼点应该是:我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拥有什么样的身份。与我们身份相融合的习惯才能长久保持。

2、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优势,选择了合适的领域成功的概率才更高。

3、真正的进步是习惯+刻意练习的结合。每次要求进步1%,有意识改进。

4、持续保持动力的途径之一,就是做“难易程度刚刚好”的事。

5、培养习惯,但不执著于习惯。习惯带来诸多好处,但也让我们陷入固定的思维和行为模式。阶段性重新审视自己,考虑习惯是在怎样帮助我成为我想成为的人,并在必要时进行修正。

6、不管如何设置激励机制,任何一个习惯都不可能带来无尽的快乐。我们终将面对激情消退的时刻。我们也终将学会面对枯燥,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坚持。

原文摘抄

1、科学家们对那些有强大自控力的人分析后发现:他们和深陷泥潭的人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他们能更好地规制自己的生活,很少让自己置身于充满诱惑的环境中,无须时刻考验自己的意志力。

2、除非让下意识意识化,否则它将支配你的生活,而你会称之为命运。--卡尔荣格

D060|2021130

你可能感兴趣的:(掌握行为的定律,让你的新年计划不再半途而废|《掌控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