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院子-2016

在外面呆久了,会想家。 

这一次,除了想家,更想念的,竟然是老院子,我们的祖宅。

那是爷爷奶奶久居过的宅子,是当年我们祖上漂泊异乡置办的第一所院子。它原先是一所私塾,建在村西头的祠堂边上,紧依着祠堂后面,还有延去一分地大小的一个后头院儿,很是威武。后来村里不断扩建,到我小的时候,西边已经又建出两条街巷,这个院子也就逐渐被掩在排排座座的新房中,成了老院子。 

算起来,老院子至少也有百年历史。爷爷在这里送走了他先逝的父亲、叔伯,迎娶了奶奶,赡养慈善忠厚的继母直到终老,抚养五个孩子成家立业直到各奔东西……那是见证我们家族五代传承的祖宅,更是我们儿时的乐园。 

老院子的大门是我六岁那年新建的,之前是那种高大的木板门,印象里它们被卸下来放在墙边,爬上去玩耍,沟壑纵横的纹理貌似沧桑却很是尖刻,划破衣服是常有的事。新大门坐西朝东,在院子的东北角,是农村很常见的青砖门楼,大红油漆的铁门常常倒关着,客人来,手动倒关闸,听得“咣噹”一响,门就开了。 院子东西向长,南北向短,原先只有东厦和西厦,东厦早年就拆了,小时候,紧挨着大门南边东厦的房基和地砖隐约可见,鸡舍、狗窝、猪棚都建在上面,看着很是干净。

进门右手边是茅房,很奇怪,茅房似乎并不太臭,进出大门去茅房溜达一圈儿是很自然的事,奶奶总是给茅房纸箱里放一叠剪得整整齐齐的手纸,擦屁股有点儿硬,拿来玩儿是极好的,哈哈!茅房门口有一个育苗池,先前为培育红薯苗而建,后来倒成了花花草草的温室,爷爷生前爱养花草,姑且把它留了下来。 对着大门的照壁是北厦的左鬓。

北厦也是后来建的,四间平房,属于当年农村的新式建筑,房顶可以增加农忙时晾晒粮食的面积,可太高了并不方便,便常常成了孩子们过家家、摘枣子、捉迷藏的专属地盘儿!奶奶六、七十岁的时候,居然还会爬上房顶打扫卫生!若是被她发现了,“挨刀子的”话就来了,每次落荒而逃跑下楼梯时都要祈祷千万别“咕噜咕噜”滚下去,但回头又会悄悄上去,爷爷微笑着叫我们下来,嘱咐我们慢一点,我们反倒充耳不闻,继续“过家家”,而且时刻不忘和奶奶打游击,对我们来说,那才是游戏的快感!

北厦前,是一片花草池。争奇斗艳的花花草草和斑驳的南墙形成强烈的对比,恰似刚上画布的景儿。苹果树站在最中央,多少年也不结果子,倒像一个卫士,需提醒才留意它。南墙跟儿的葡萄架自从爷爷生病后便枯萎了,那些年的七夕节,葡萄树下偷听雨的记忆也越来越久远了……

近几年,奶奶年纪大了,住到了儿女家,老院子越来越冷清,院中的那棵大枣树,倒是年复一年,春华秋实,中秋时节,红彤彤的枣子挂满枝头,翘首以盼,仿佛召唤着我们回家去。

枣树旁是一大丛月季,一米多高,花期长,品种也好,从暮春到深秋,馨香满院,是近些年来老院子里最温暖的回忆。奶奶80岁的时候,站在花丛旁让我给她好好照张相,说是百年后留给子孙的念想,恐怕,最不想让子孙忘记的,还有一份和老院子相恋相爱的情愫吧!

院子里资格最老的,是西厦,也是最气派的建筑。正房三间,台阶上青石凸起,屋顶上瓦松成丛,廊檐柱础不失大气,窗棂锁鼻尽显风雅,是爷爷奶奶共同生活了五十年的家,是轮流迎娶了父辈兄弟四人四位新娘的婚房,更是承载了我们这一代11位兄弟姐妹童年欢乐的托儿所。房子进深四米有余,顶高墙厚,冬暖夏凉,奶奶生活又很讲究,推门进去,总是安静整洁。房内面积六四分开,进门先是大客厅,正对门的方桌两旁放两张圈椅,后面是几桌中堂,爷爷奶奶常常坐在这里会客,旁边摆着一张可供小憩的床榻,客人若是待得久,坐在床榻边叙叙旧也很不错。北边有个角房,不在正房之内,是多年前续建的,爷爷退休后在角房设诊所,帮助村里人救急解困。家中访客多时,重要些的客人便被邀到客厅一侧的卧房去。 卧房是我最怀念的,房大窗大,是当年私塾先生办公的房间。窗台下南北向是一铺满炕,靠北墙有个衣柜大小的炕窑,可以摆放铺盖,因此炕面总是干净利落,成为我们夜间嬉戏打闹的新阵地!

冬天的夜那么漫长,玩累了,奶奶会冲红糖水给我们喝,炕角的炉窑里,伸手进去,总能掏出烤得焦黄的馍片啊、红薯块啊,香脆软糯,各种好吃,若不过瘾,奶奶还会从墙角的柜子里变出些小零食!回来旅居的兄弟姐妹若是独行,定会享受到奶奶在吃食上的特别关照,包子啊、饺子啊、炒箕子豆儿啊,在她老人家心里,似乎越费工时的东西就越有爱,每一道菜都要精心切、精心调、精心炒。

我最喜欢奶奶做的拌汤,菜成丁、面成粒、味香浓、酸爽暖胃,简直是汤中精品!再配上一个蒸蛋羹儿,一小碗蒸鲜枣儿,一小碟炒扁豆丝儿,我定是醉了!晚饭后乖乖地去帮奶奶张罗摆铺盖,终于能安静下来,被奶奶夸成“最懂事的孩子”!

后头院儿是我们童年的根据地。小小院儿里,有桑树、梨树、椿树,桑叶出芽,我们就开始躁动了,我并不爱蚕,却常常打着养蚕的旗号去摘桑叶玩儿,大抵是和春天的第一场约会吧!桑椹长出来的时候,从青吃到红,从红吃到黑,又没人争抢,甚爽!若讨得奶奶欢心,梨子长到杏子大就可以摘来吃了,现在都还能想起来那皮薄肉脆汁水流的香梨的味道,果肉极细腻极细腻,可以一直吃到核心耶!不想去大门口茅房的时候,会偷偷在梨树下的灯笼草地里施点儿“肥料”,被奶奶发现,又是“挨刀子的”!这个时候,一般都玩够了、吃爽了、呆烦了,嘻嘻哈哈一股烟儿就跑到大门口了,见势不妙,奶奶便会朝门口大喊:“把门倒关了,别夹住尾巴!想来再来啊!” 

老院子外的街巷里,一阵欢笑……

——写于2016年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院子-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