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华伯乐微小说讲解复盘

1.微小说和微故事的区别

微小说和微故事最大的区别可能是前者是人物创作后者是讲述事件。就如小说和故事的区别一般。另外微小说绝对不是压缩版的短篇小说,有部分作者把短篇小说刻意压缩到2000字左右来投稿,这也是误区。

微小说更多的是塑造人物,有个余韵绵长的收尾耐人寻味是必须的,而微故事就如我们平常说起一个见闻最多加一个个人的评论和感想,不会有很多细节也不会用到呈现展示的小说写作手法。微小说还能呈现一部分作者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会有一定的哲理性或者在人间烟火里展现特别令人触动的点。

我们看一部微小说作品会记住主人公吧,包括作者想带给我们的一些启示。这应该是微小说的魅力。

2.推荐大家关注《小小说微刊》上高健先生的一些的介绍,很专业。具体的比如: 《名家视野|高健:自在与他在境遇与演进-----关于微型小说的再认识》等等。文中有介绍:微型小说文体发轫于1950年代,自觉于1980年代,成熟于1990年代。站在当下回溯这一文体数十年的筚路蓝缕,从其文体自在与认识他在,以及期间境遇与自身演进诸层面作一梳理与思索,以期获得新的认知,应该是一件颇有意义也很有必要的事情。

所谓自在,即微型小说自身的客观模式和存在;所谓他在,即微型小说在我们心中的主观模式和围绕这一文体的附生存在;所谓境遇,即相对静止的他在,一定社会环境下我们对微型小说的功用态度;所谓演进,即流动的自在,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微型小说的演变进化。

多年来,关于微型小说属性及文体特征的讨论,似乎从未停止。这一方面反映这一年轻文体的活力,另一方面也说明对这一文体认知的芜杂。

本文试从微型小说的客观属性和我们的主观认知两个层面,谈一些对这一文体的认识。

3.首先应该是对我每期主题写作的大主题的破题,然后是选择小主题。应该说是有点难度,但写好了的确可以练习笔力,也可以就此人物创作拓展为优秀的短篇小说作品的。我曾在今年三月自己做过一次我微小说活动的小总结:我个人的审稿心得,就此分享下:

(一)人物突出:就像冯骥才先生的《泥人张》,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生动形象,让人记忆犹新。有关手艺人的小小说作品很讨巧,但前期也需要有一定的实地采风或者真的熟悉各个手艺,更需要扎实的人物描述功底。含有温暖感人的亲情故事融入的稿子也很不错,寓意深刻,人物简单,注重情节推动,要写得有个性。

(二)收尾成为点睛之笔,绝对的亮点。在第一期和第四期的投稿里,我曾读到反转设计得十分巧妙的稿子,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前半篇可说是平铺直叙的,但写作手法是呈现手法,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交融,中断有漂亮的过渡,收尾点题,然后出现大反转,再仔细回味整个故事,逻辑合理。这就很可贵了。

(四)情节取胜:取材自平常的事和人,通过细腻的描述,有趣的人物,把整个故事讲述得生动,穿插特别精彩的铺垫,比如特殊的季节,特别的相遇等。

(四)情节取胜:取材自平常的事和人,通过细腻的描述,有趣的人物,把整个故事讲述得生动,穿插特别精彩的铺垫,比如特殊的季节,特别的相遇等。

(五)构思:这点是针对我的每一期的主题的破题。我出人物题和每期的主题,这里说下:主题是个大创作环境,人物题是一个固化。比如一副水墨画,一叶孤舟,一个吹箫的少年,水墨画的背景是我的主题,吹箫的少年是人物题。要整体融合起来,应该说,从第四期开始,我的出题简单了很多了,也比较好写,出彩不容易。

(六)一定注意用小说语言,尽量不要通篇都在叙述,出现过多的论述性文字,用细节靠人物行动和语言来呈现并铺开故事。

不要点点面面都写,留空间给读者,有时候变换下人称,留有不同的效果,微小说作品一般容不下一个人物的一生的。

(七)讲究故事性,要有看头,有嚼劲。虽然我也很反感标题党,但我十分认同开篇的重要性,黄金三章是长篇重点,其实短篇也一样,开头要有点噱头。

(八)以下简单聊下推荐:第一批推荐的稿子,被赏识的几乎都当天过稿。我后来回想起来,几篇过稿的都很有特色和个性,符合我刚才说的七个点。️有看头,有吸引力,虽然都不到2000字,读来有味道。故事性强,人物能留下深刻印象,文笔稳稳地,不刻意不矫情,不拖沓。

还有最大的感触是故事里人物的情绪就是人物的情绪,而不是我们作者本身的,不是我们强加的,如果有多个人物,一定是都个性鲜明,区别明显。

——以上“我”是月华伯乐

我感悟一下,还没有学会,我要努力学习,争取被月华伯乐收录。

你可能感兴趣的:(月华伯乐微小说讲解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