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利而来,因义而在——教师,在人与神、情与理之间的行走者

伊川县江左镇中心小学  范锦

河师大的培训今天上午起正式上课,昨天参加了第11届全球华人探究学习创新应用大会的一个国培项目的研修,该项目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项华亲自给我们授课,带来前所未有的快乐体验,一节小小的折纸课程原来和航天工程交一样联系紧密,让我们大吃一惊。可是,如今的科学课程教育在我们农村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特别期待专业知识人才加入到农村教育队伍中,让学生真正感受“五育”并举带来的教育的幸福。项华教授在课堂中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未来已来,下一秒就是未来”!我想,未来,农村孩子会接受和城镇孩子一样的教育的,因为,我们都在期待未来。







今天上午授课老师是胡雄彦,新乡市专职督学、河南省第六届、第七届政府督学、国家级名校长领航工程导师,他授课题目是《教师职业内在叩问与生命自觉》,讲的通俗一些就是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问题。

其中的一句话,让我感受很深:为利而來,因义而在。教师,在人与神、情与理之间的行走者。

长久以来,社会各界把老师都神话了,老师在他们面前应该是完美的,无欲无求、与世无争,老师被许多光环所笼罩——“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们如果做出一点违背某些人意愿的事,就会被冠以“你是老师啊”来道德绑架。好像因为你是老师,所以你就必须要站在道德的最顶端,所以你不能有抱怨有委屈,甚至不能喊苦喊累。



身边的一位老师因为腰痛跪着批改作业,发着烧坚持给学生上课,还有我的闺蜜老师拖着打着石膏的脚给学生上课,我的另一位同事打着吊瓶在给学生上课......每当出现这样的事情,评论里充斥着溢美之词,我却从中看出了一双双温柔的手,遏住老师们的脖颈,告诉我们:你们是老师啊!你们要比常人更坚强。

假期了,出去放松放松,吹吹海风,看看我国美好的山川大河。然而,你收到的评论却都是如此:当老师真轻松啊,我们都还上班,你们还有这么长的带薪假期。老师暑假也应该在家里随时待命呀,万一学生还有事儿呢?你看着这些酸倒牙的评论,心里想:凭什么我是老师,我就不能享受合理的假期了?

今天听了胡教授的讲座中还有一句话:不要做“四不老师”——有病不看、有家不管、有孩子不教、有老人不养!“春蚕”和“蜡烛”的比喻虽然是一种赞赏,但我更希望,所有老师们,病了能有时间去治病,该休息就可以去休息,不要为了遵循别人对你的期望而勉强自己。教育不需要流血牺牲,需要的是细水长流。干涉老师的私人生活,是道德绑架!

所以,我觉得教师这个职业应该首先是“为利而来”,教师这个群体,首先是因为需要一份工作来养活自己,因为这个职业和所有的工作一样,都是有劳有酬,你做了相应的工作,才给你发了相应的工资,和打工者没有任何区别。

然后,教师这个职业才可以“因义而在”。相对于入职没多久就因为诸多原因都放弃了教师这个身份的老师来说,像我们这样坚守乡村教育20年、30年、40年的教师也大有人在,他们因为需要一份工作,更因为教师的“使命与责任”使然。一走上讲台,面对一张张干净而纯洁的“白纸”,你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瞬间油然而生。教师是什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做搬运知识的“教书匠”,更要做塑造学生品格的“大先生”。

朱永新教授说过:“谁站在讲台上,谁就决定着课堂的品质”。老师站在讲台上,所以品质的好坏和老师就有关系了。教师首先是普普通通的大众,然后才是老师,他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与悲欢离愁,然后才会传道授业解惑,他们行走在人与神、情与理之间,这种夹缝中生存的人本身就是焦点,再用过多的道德来绑架我们,或许“利”、“义”都会被磨灭。

不过,我相信,这个世界还是充满爱和理解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利而来,因义而在——教师,在人与神、情与理之间的行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