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菜的命名

  6月9日晚,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欢迎宴会上,各国嘉宾一起品尝了鲁菜,其中包括孔府宴主菜四菜一汤。孔府菜历史悠久,始于公元前272年,是我国延续时间最长的典型官府菜。

  孔府宴的筵席规格有严格的等级,规格最高的是招待帝王的筵席,其次有祭祀宴、迎宾宴、寿庆宴、喜庆宴、婚庆宴、家宴。到清乾隆年间,御赐满汉全席全套餐皿,因而又有了“满汉全席”,有404件器皿,196道菜。孔府宴是衍圣公在欢宴历代皇帝、王公、大臣、地方官员乃至亲朋贵戚,送往迎来,以及喜庆祭典中逐渐形成的各种不同形式的宴席。清光绪二十七年(1902年)衍圣公孔令贻过三十岁生日时,曾摆筵席710多桌,蒸菜、鱼翅、海参、鱼唇等席面一应俱全,府内府外张灯结彩,内宅外宅布满座席,钟鼓礼乐,极尽豪华。

  孔府菜的故事有很多,今天说一说孔府菜的命名。

  孔府菜的命名,非常讲究,或寓意深远,或富有诗意,或赞颂其家世之荣耀。在孔府菜的众多名目中,有依古时典故命名的,令人边食边回味,越忆越美。如“诗礼银杏”是取孔庙诗礼堂前的银杏加糖、蜜制成。故事来自《论语·季氏》“鲤趋而过庭”章。孔子在庭院中要求儿子孔鲤学诗、学礼,告诉儿子“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后世在孔子故宅建诗礼堂。堂前雌雄二株银杏树均为宋时之物。历千年之久,仍茁壮成长,枝叶茂密,春华秋实,留惠后人。以此果做菜,使人回忆孔子的诗礼遗训,更深刻地了解孔府的特点。

  “带子上朝”一菜,源自清光绪二十三年(1894年,甲午)孔府向慈禧太后祝寿的故事。当时慈禧庆六十大寿,孔府除依例奉献寿仪之外,七十五代衍圣公孔祥珂夫人彭氏,带同其子孔令贻,媳孙氏,专程进京贺寿。慈禧对他们分外礼遇、临来前除重赏之外,又写了“寿”字,画了寿桃。公府视作莫大荣耀,在他们回府前,府内管家令厨师做了一道叫“带子上朝”的菜,是把五花肉煮烂后,逐刀切成碎丁,上面插满蒸熟的莲籽。吃时用汤匙一舀,带起莲籽(子),肉丁朝上(上朝)。以此示公府荣耀。

  “神仙鸭子”这道菜源自明代。相传明正德年间,有一位知府经常到孔府做客,他见厨师每次蒸鸭子时均要燃香,烧出的鸭子味道醇厚鲜美,便以为是求神仙保佑。其实,燃香是古时的计时法,因蒸煮时间较长,故成美味。久而久之这种燃香蒸鸭做法便与神仙联系起来了。这次青岛峰会晚宴上就有“孔府神仙鸭”这道菜。

  孔府菜秉承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遗训,其烹饪技艺和风味特色显明,对我国的烹饪文化、特别是对于鲁菜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大的影响。(汪林)

你可能感兴趣的:(孔府菜的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