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3】亲子阅读百科新知系列之《长城》

我是昭君,我想记录我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今天是我每日一篇文章的第843天。


今天分享下历时两千多年的工程-长城。

早在公元前七世纪的春秋战国时代,长城的修筑就开始了。当时各诸侯国为了防御其他国家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纷纷在自己的土地上修筑长城。

根据历史记载,最早修筑长城的是楚国。当时被称作“方城”。虽然长城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修筑,但是由于诸侯国很多,大家在自己的国家边境,你修一段我修一段。短的几百里长,长的也不过三四千里。而万里长城的称号是从秦始皇才开始的。

我们都知道,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下令拆毁内部各国的长城,还有关隘。

秦帝国的战争与矛盾主要发生在与北方匈奴等游牧民族之间。游牧民族入侵以骑兵为主,修建长城能够有效地抵御。所以,秦始皇下令让蒙恬将军率领30万将士修筑长城。

不仅将西段秦昭王时期的旧长城修缮一新,还向东修筑到了辽东。巍巍长城延绵万里,守护着中原地区人民的安定生活。秦始皇下令修筑长城200年之后,英国不列颠岛的罗马皇帝哈德良也下令修建了长城。或许他们都意识到了完善的防御体系才能带来长久的和平。

不过,由于哈德良长城在军事上没有能够像长城一样发挥着这样长久的作用,没有得到重视,还有修缮,如今已经破败不堪。而我们的长城在秦朝之后修筑并没有停止。

历史上还有很多王朝都对长城进行过修缮,还有修筑。比如西汉,东汉,还有北魏,一直到清朝,历史上长城也一直在发挥着,阻止北方游牧民族南下抢掠的作用。

虽然秦朝万里长城规模已经很大了,但历史上修筑长城最长的朝代却是汉代。汉代长城在秦长城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并且修筑了外长城。长度达到了2万米。汉长城除了防御匈奴,还起着开发西域屯田,保护“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长城的修筑历史延续了两千多年,大部分已经损毁消失了。今天我们能见到的长城大部分是500多年前的明朝修筑的。明朝非常重视北方的防御工事,修筑长城的工程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结构更加坚固,防御作用也更加强大,增加了很多城防,关隘,烽火台等工事与城墙共同构成一道城堡相连,烽火相望的万里防线。

当时担任蓟镇总兵的戚继光就在山海关至居庸关的长城线上修筑了墩台1000多座。在很多重要的地段采用了砖石作为建筑材料。明朝的长城不止城墙更加坚固,因为当时我国的火器制造技术水平较高,配备了各种火药武器的长城防御能力也更加地强大。

这项伟大的军事工程到此算是基本完成了。大朋友们应该很容易理解长城的重要性,但可能苦于如何向孩子传达这样厚重的历史。在这里推荐一本适合孩子阅读的关于长城的书籍。它的名字也特别地简单直白,就叫做《长城》。

这是一本有情节的科普类童书,书中讲述了爸爸带着两个女儿穿越时空,见证长城历史的奇幻旅行。色彩鲜活,卡通化的表现方式一定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更重要的是,虽然这只是一本儿童读物,但各方面的知识却都严谨认真。比如长城的分布位置,涉及到的历史人物,衣着形象,使用器具,建筑形式,都严格根据史料和文物进行考据创作。可以让小朋友们对历史知识有着严谨正确的感知。

如果孩子对于长城的历史感兴趣,或者想要培养孩子的历史感知。这本《长城》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如果要传递历史知识,书籍是您的好帮手。而对于长城历史的意义的理解,则需要更加深层次的了解。

长城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是一个见证古人伟大智慧的观光景点。“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万山”。它是中华民族伟大力量的象征,作为一项历时两千多年的工程,长城的历史意义更应该让孩子们了解。

宋词曰胡马长驱三犯阙,谁作长城坚壁。长城最主要的任务就是防御扰掠,除了最初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修筑长城是为了相互防御。自秦始皇起至后来的历代长城的修筑,大都是中原地区的统治者,为了防御游牧民族统治者的扰掠而进行的。

而历史也证明,长城在保障中原地区的安定和和平上功不可没。因此,长城也成为了中国守卫和平,坚不可摧的象征。就连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当中都有这样的一句: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

可见,在我们中华儿女心中,长城在,和平就在。或许大家也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地区的矛盾会持续上千年呢?

这是因为游牧民族为了适应高寒干旱的气候条件逐水草而居,一场冬季的寒流就可以让他们面临食物短缺的危险。而中原地区有着适宜的自然环境和稳定的农业生产。

游牧民族有时会为了维持生活,选择南下抢掠,威胁到中原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由于这些游骑行踪飘忽不定,难以追击。

历代中原统治者想过许多的方法,经过实践证明,修筑长城是最好的办法。关于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的评论,两千年来褒贬不一。有的人认为长城作为保卫国家安全的防线,其存在是必要的。而有的人认为秦始皇暴虐,修筑长城劳民伤财。

今天我们应该辩证地去看待长城的历史地位。一方面,为了保障中原地区较先进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安定,而修筑长城是有积极意义的。否则两千多年来,许多王朝也不会花费这么多的人力,财力物力修筑长城。

另一方面,秦始皇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对劳动人民残酷压榨的一面,也应当予以批评。或许有人会质疑长城的修筑是不是一种自我封闭的行为。

但是就历史来看,长城南北两侧的文化交流从未停止过。虽然长城是军事防御设施,但毕竟战争时期短暂,和平时期长久。长城的关口大都设在南北交通要道上,关口的城堡、驿站、旅舍等设施为往来的商贸提供了方便。守长城的士兵也为商旅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长城以北盛产牛羊,毛皮,马匹等等,长城以南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丰富。南北的交易往来,促进了两侧经济繁荣发展,也带来了大量的文化交流。

根据中国国家文物局2012年公布的测绘数据。中国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千米。这项浩大的工程途经了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这15个省。贯穿了我国北部地区,也见证了这片广阔土地上的历史与文化。

甘肃省境内如今就保留着一千多公里的汉长城。相较于我们比较熟悉的八达岭,居庸关长城,戈壁滩上延绵不绝的汉长城别有一番风味。由于长城途经的地方地形复杂,大都采用了就地取材的方式来修筑。而在茫茫戈壁滩,则是以芦苇、红柳、胡杨等沙漠植物夹着沙石,层层夯筑而成,粘结非常地牢固,简直可以看作是古代的混凝土。

长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保护丝绸之路。甘肃省境内号称“天下第一雄关”的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要塞,也是明长城西端的关口,贩卖玉石的商队会经过这里,前往印度、波斯、土耳其还有欧洲。

中国长城有三大奇观,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山海关与嘉峪关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而这镇北台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是明长城中部最大的要塞之一。有“天下第一台”之称。

如果说长城是一条巨龙,那么镇北台就是龙的心脏。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的山海关,守护着通往首都北京的关口。它位于明长城的东段,是明长城唯一与大海交汇的地方。

历史上曾经一度认为,明长城的东侧起点山海关。但其实应该是辽宁丹东的虎山,长达四百千米的虎山长城,曾因为历史原因被拆毁过。这段“消失”的长城,直到1989年才被重新发现。古老的城墙上还记录着许许多多的故事。

位于山西省阳泉市的娘子关,就因为唐代的平阳公主的故事而得名,且闻名至今。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三女儿,据说这是一位不爱红妆爱武装的奇女子。她在李渊起兵反隋的过程当中,建立了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被称作“娘子军”。

在推翻隋朝统治当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后来被唐高祖派出镇守重要的苇泽关。为了纪念平阳公主,后来这里被改名为“娘子关”。毛主席曾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从尘土飞扬的沙漠,到波涛汹涌的渤海。长城蜿蜒曲折,横跨了中国北方大部分领土。如果您喜欢带着孩子行万里路,增长见识,不如沿着长城穿越壮美的景观。寻访历史的踪迹,聆听古老的传说。

你可能感兴趣的:(【843】亲子阅读百科新知系列之《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