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河的“卒”

  人生很多时候就像那过了河的“卒”​,很多时候人在面前的未知天地和后方的安乐村更愿意去前方的未知天地去闯一闯,所以有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之说。这是人之常情,没有人愿意安稳的过一生,就算是《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也是在想要在平凡中创造过不一样的生活,虽然结局和想象的不一样,但至少他为此努力过。

    从我们一来到这世界我们就一直有两个选择,一是向着面前的广阔未知的天地硬头前行,​二是在安乐村中庸碌一生,总的来说就是要么在前进中升华,要么在后退中毁灭,很多人在探索的过程中都抱着不破不立,破而后立的想法。只要你足够坚定且努力,大门终究会有人来敲,你要相信就算无人赏识也像30岁的梵高。这两个选择时常伴随着我们所有人一生,司马迁为了完成自己的《史记》,在一切未知的情况下,在监狱完成了这部著作,最后流芳百世。

    没过河之前的卒只能硬着头皮向前冲,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但很多时候也只是个替死鬼,但过了河的卒,便有更多选择的权利,这并不是上天眷顾你,而是你自己的实力不得不让其他人重视你。我的语文老师曾说过“只要你付出别人不能付出的,就能得到别人不能得到的。”​这句话也一直在激励着我。这象棋中小小的卒不也一样嘛,它不像炮那般可以翻山越岭,不像马那般日行千里,也不像车那般一夫当关,它没有上天的眷顾,它也不是天命之子,它仅仅是它自己。但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它一往无前,过了河后,带着绝强之意志,欲取敌将之首级。一点一点的进步,脚踏实地,这卒何尝不是那些还在奋斗中的人的真实反映。在路遥的《人生》中,农民高加林因为无工作但知识素质高 ,在走投无路之时,选择了居住在城市中且家庭富裕的黄亚萍,而不是深爱着她的淳朴的农村女孩刘巧珍。在走投无路之时,选择了走后门成为记者,而不是选择继续种地。这或许是他的自救的方式,但是在高加林那个黑暗的社会里,他也只能当个农民。这并不是说,他只能做个农民,而是他的反抗已被当时残酷的生活无情镇压,认清现实的他已无力再去反抗,也学着去接受这个事实。高加林的结局也类似于许多奋斗者且已经过了河的人的结局,不是生,便是死。

      这便是过了河的“卒”​。

你可能感兴趣的:(过了河的“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