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用心地读完《傅雷家书》,在此之前只是在很多推荐的书目中风轻云淡地过了过眼。以前有个偏见,选择读的书的时候都是要先看看作者的生卒年月,看看作者活了多大年纪。年纪大还在世的和90岁以上的作者,几乎都不考虑的选择。
那些死得早,因为早早生病离世的总觉得没有可以学习之处,自杀的更不在选择之列,恰好傅雷就在此之列。直到现在可以完全地能理解各人有各人的情非得已,尤其是饱尝自己在初为人母后那些扑面而来的各种焦虑后,才能细细的品味出傅雷对傅聪的那种深沉、事无巨细的爱。傅聪,这位世界钢琴大师,无疑是傅雷最伟大的“杰作”,在这一点上就足以令人佩服。当然傅雷的博学、当时在艺术和学术方面的左右逢源是我们普通人至今都无法超越的。但是从他那里仍然能学到永远不会过时的家庭教育“范本”。
真实
傅雷有一个不幸的童年,早年丧父,母亲是虎妈似的养育方式。这种教育背景下长大的傅雷,把严厉教育的“家风”直接施加到他的第一个孩子傅聪身上。在第一封家书里,傅雷就向儿子检讨,承认自己早年教育傅聪时太过严厉,承认自己的错误,承认对傅聪及其母亲在早年造成的身心伤害。真实使他的言传得到有效的反馈。
反思自己在家庭中总是扮演着总有理的角色,实感惭愧。对于孩子来讲,一个高不可攀的圣人会让他们倍感压抑,感觉自己怎么也赶不上父母圣人的光辉形象。然而一个会犯错、会认错、会改正的父母才能成为孩子的引领者。
是人都会犯错,这是逃不掉的。如何在孩子面前去真实的坦白自己的错误却至关重要:孩子,我和你一样都会犯错,有些错误还是不能弥补的,但是我会在以后的生活中不再重复犯这种错误,你看到我犯错带来的后果也会对你起到警示作用,我让你看到我的痛苦,是避免你再去栽跟头找痛受。
不管是小孩,还是生理上的大人,学习是终身的,而且是从经验和教训中双向学习的。只有展示给孩子一个真实的自己,同样不完美的自己,才能把正确的观念输出给孩子。孩子是不可能从一个高不可攀的“圣人”身上学做普通人的。
有智慧的唠叨
有人说唠叨是亲子关系的杀手锏,是孩子叛逆的元凶。觉得这样的观点并不完全对,傅雷在家信中并没有太多的高谈阔论,在一些生活的琐碎,为人处事的细节方面碎碎念的甚多。琐碎到写信贴邮票的位置,用词的准确,弹钢琴时的身体动作、心情,及时向人表达感谢,说话的语气,如何跟妻子相处,不要太过宠溺小孩,要让小孩从小学会适应孤独......也都是琐琐碎碎的唐僧式唠叨。
如果傅聪在傅雷面前听到这些话,未必会对他起到指导效果。傅雷自己承认脾气暴躁,傅聪在波兰期间曾经有短暂的时间休假回国,傅雷在信中提到过本来应该很珍惜才对,但见了面还是在语言上闹了些不愉快。人都是有坏情绪,而且会本能的限时现报。如果能有一个缓冲,给冲动的大脑设置一个减速带会大大降低因为冲动所带来的麻烦。
而亲人之间的那种无拘束恰好是我们言行举止太过激烈的原因。而写信就不同了,人在书写时不得不放慢大脑的处理速度,相当于给坏情绪加上了减速带。而读信的人不能直接面对写信人的坏情绪,只专注于文字本身反而容易接受。正所谓“距离产生美”,美在隔离了过激烈的情绪。如果这十余年傅聪和傅雷是生活在一起,以父子二人同样火爆的性格,未必就可以和谐相处成,成就也未必有现在这么大。
从这可以学会正确的唠叨是屏蔽情绪:用写的方式。现在也经常用这种方式跟孩子唠叨,亲自证实比用刀子嘴好用多了,体现在书信上的真的是个智慧楷模,慈母的光辉形象。教育最重要的是有效,在不造成不可弥补的错误前提下,所有的方法都是殊途同归。
大道理都在小生活中,要给孩子一个现实可行的生活操作指南
傅雷对生活是体察入微的,他给傅雷诠释了什么是平常就是道。所有的做人之道和处世之道其实都在真实的小生活里。傅雷自己学贯中西,游历丰富,对生活的各种情景都有深刻的见解。他始终认为,先教傅聪做人,然后才是一个艺术家,这从书信内容关于日常生活多过艺术探讨中可以看出。
他给傅聪的教导都是操作性极强的,道理之后一定是一个可行的操作方法:对于夫妻相处之道,指点傅聪要每天抽出至少十分钟时间去和妻子聊天;艺术家要贴近生活,不要只是泡在音乐中,可以去大自然中去放松寻找纯真的灵感;要有礼貌,在听师长的教导时,要有恭敬的站姿,并且要及时回馈别人的善意;要学会管理财务,养成记账的习惯,要让妻子过上中等标准的生活,贫穷也会害死艺术家;培养孩子独立,在孩子小的时候容易放大他们的优点,而忽略他们潜在的缺点,当孩子总是想缠着大人的时候,要学会适时放手,让孩子从小体会寂寞,因为人总会有孤独的时候,与孤独的自己相处是从小就该培养的能力.......
作为一个毫无建树可言的普通母亲,从《傅雷家书》中能接收到的也就是以上三方面。或许未来再看会有更深的领悟。读到最后傅雷的绝笔信,不觉悲痛,深深为他可惜。想必是已了无牵挂,才能舍得携妻子勇敢绝世吧!
人活着无非是为了能实现自己的最大成就,而教育好自己的后代是最大没有之一的成就,它关系着血脉和精神的传承。而傅聪无疑是傅雷的绝世成就。傅雷的的墓志铭是:“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傅雷是成功的,他知道傅聪已经可以孤军奋战,他已经孤独了,创造了一个世界,也创造出了心灵的朋友。
教育的目的,无非是让孩子长成一个在世界上不怕孤军奋战的人,有志同道合的战友固然好,然而在人生重大的节点,每个人都会有必须面对的孤军奋战。这是每一个人必然要接受的终身教育。
向傅雷致敬,向赤子致敬,向孤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