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家世传清白(五)

图片发自App

        汝泰之子汝齐贤,无论官序还是政绩,乃至寿祉,都居汝氏第八世族嗣之榜首。汝齐贤,字懋思,明嘉靖戊戌(1538)进士。初任福建建阳知县,后被朝廷征召授封为河南道监察御史。壬寅年(1542)秋,农历七月初一,发生了日食的天象变化,齐贤会同十三道御史侨佑、贾大亨等大谈特谈时事得失,忤逆了皇帝旨意,几乎遭遇杀身之不测。甲辰年(1544),被外派四川任地方官,齐贤治政更加秉持整肃风纪、严格吏治的理念,大大小小的贪官污吏听闻汝齐贤到任,就先自行解除官印、离职而去。当时,朝中权贵王恪镇守川中,专以苛税盘剥、鱼肉百姓为能事,还交好勾结四川提督,故意侵犯苗民利益。齐贤向朝廷上疏论述利弊,竭尽全力地说明王恪行为的无益有害,终于获得圣上准允优厚从事的旨意。齐贤大量搜求证据,转致朝廷,对四川提督发出警告,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川地百姓极度喜悦。后来,汝齐贤转任大理寺左丞,善于对国事多多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权贵幸臣每每对之畏惧非常。不久,出任为广西按察司,晋升为四川布政。后来,遭到政敌构陷,因大理寺左丞任时的无稽之事被贬职为通判,退休后返回家乡,与王畿、钱绪山互有交往,一起研究宋儒理学。尽管仍多次得到朝廷内外有识之士的共同推荐,齐贤都不愿出来为官。卒年享高寿92岁。八世族子汝世忠,字悔之,汝颐之子,是又一位称誉里中之士。世忠以国子监生员资格封授南京左府水军卫经历,督理军需事务,公务收支每一笔都记载清楚,绝不马虎。不久乞告归乡,家居之中辟一条河流把宅所分隔两处,为的是效仿男女异路分处的古制,河上架设两座小桥,来方便必要的交通往来。治家理政规矩肃穆,无一人敢违逆的。儿子汝楠,字子材,亦通过入读国学晋谒选拜,获大同宣府龙门卫经历一职。职地属于边疆,文化缺乏,文士罕见。汝楠莅职后,勤于礼仪习训与文化教育,士气民俗振奋一新。为官期满,晋升为湖广楚府正审理。后告老回乡,在家中卒。遍观汝氏八世子孙,跟齐贤、世忠相仿的饱学仁义之士当不在少数。

        度过了一段国泰民安、用足资富的祥和岁月后,随着明朝后期的政局动荡、山河飘零,黎里汝氏家族也不可避免地开始日渐衰落。可是,汝氏第九、第十世的诸多子嗣后裔,继承了前辈崇尚道义、好学上进、行善积德、淡泊致远的禀赋心志,或捐米粜粟以赈济家乡饥羸,或行医施药以疗救邑里病患,用行动树起黎川之滨的道德丰碑。

        汝炜,字惺吾,汝氏第十世。弟汝灿,字毅所,都是县邑诸生,父亲是进贤县县丞汝桐。汝炜跟三弟汝炌,直至终老也没有分家析产。炌好义尚气,平时花钱爽快,致使家道一天天衰落,炜、灿两位兄长内心对炌的性格行事持认同态度,绝无半句怨言一丝悔意。明万历三十年(1602),县令刘时俊微服察访来到黎里镇,了解到这真实情况,就手书“一门元气”匾额相赠,且张榜告示全县,让大家引以为楷模。汝炌,字松雅,国子监生员,与朋友相交,特别讲究情义二字。亲朋好友、同窗知己遇到急难之事,总慷慨应济。每当荒年,即捐粜米粟,赈灾救人,使很多几乎快饿死的人存活下来。后来,美名到处传扬,按照国子监生实习吏事期满一年后经廷试正式授官的惯例,晋授承德郎。汝炌的儿子可重,字伯雅,跟其父一样性格敦厚,做事实在。晚年,设宴犒宾饮客,泽被全乡。74岁卒。汝炣,字九华,汝氏第十世。赋性淡泊平和,身躯魁伟,美髯飘飘,一望而知其是尊长者。对于物质利益的取予严谨不贪,对于朋友相交的承诺言而有信,间或喜欢与人博弈一番,可很不把胜负得失放在心上。92岁高寿时,无疾而终。汝烜,字芝台。长兄煌,字葵台,汝氏第十世,曾毁家财以纾解弟汝煋之难,大办酒宴酬请全乡宾客。75岁不幸遇难。次兄煋,字兰台,性情孝悌友善,当权者彰表他的斋舍曰“孝协埙篪”。 汝烜为人恢宏大度,不屑于锱铢之较,喜欢结交天下豪侠。乡里每有患难纷争之事,一一为之排解。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凡遇歌楼酒市,无不流连欣赏。交结的朋友知己,只要可心合意,若对方有所求告,必定倾囊相赠。明朝末年,看到时事局势每况愈下,就出家为僧,家中财产尽数送人,说道:“不必拿此类东西给子孙后代增添累赘!”只携带一瓶一钵,飘然离去。后来归乡,卒。儿子可赴,字君选。烜曾患有目疾,虽经医药疗治,无效,已经明眸丧失,儿子可赴日夜以自己的舌尖舐舔父亲的病眼,过了三个多月,眼疾竟然痊愈,人们都认为这是儿子的孝心感动上苍后才会发生的幸事。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知家世传清白(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