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杀手不太冷静》魏成功上位并非偶然,几个细节证明只能是他

娱乐圈,从来不缺龙套演员,无论是影视剧中,还是现实中。

天上掉下来的,也不一定都是馅饼,还有可能是陷阱。

魏成功就捡到这么一个裹着“馅饼”薄皮,将他拉入了水深火热中的陷阱。

现实中的魏翔,跑龙套24年,无奈之下,早就做好了一辈子演配角的准备,甚至愿意给沈腾挎一辈子的刀。

故事里的魏成功,等到了第一个“男主角”,全然失了基本的理智和判断,也足见他对“主角”的渴望。

魏成功和魏翔,在某些角度上是共通的,但又是不同的。

魏翔是十年磨一剑,等来的真正男主角;魏成功得到的,却只是一场裹挟着生死危机的游戏,游戏的导演,正是米兰。

他成为“杀手”,不是偶然,电影里,有不少情节都在证明这一点。

01、近乎偏执的表演欲,给了米兰灵感

魏成功的出场,是在米勒执导的戏里。

那是一场扮演死尸的戏。

别的龙套演员按部就班,尽职尽责地扮演一个“死尸”,只有魏成功,给自己加了戏,让米勒一整个无语地翻白眼儿。

米勒随口敷衍的一句话,魏成功当场表演还不够,下了戏还自在琢磨。

看到了这一幕,我脑子里不自觉地浮现两个人的身影:一个,是星爷的《新喜剧之王》里的如梦,另一个,则是《爱情公寓》里的唐悠悠。

这是很相似的三个人。

他们对表演,有着近乎偏执的理解和渴望。

以至于他们大多数时候都游离于现实,沉浸在脑海中的种种构想里,这在普通人眼里,就显得有些憨傻,好掌控。

遇见米兰的时候,米兰和米勒正承受着生命威胁。

黑帮大佬哈维被杀手卡尔袭击,可谁都不认识卡尔,米兰的缓兵之计,逃跑计划一一幻灭后,她只能在焦灼中熬着。

直到,魏成功敲响了她房车的门。

作为一名演员,米兰几乎是瞬间就在魏成功身上找到了解决自身危机的灵感:做一场戏,找一个人演杀手卡尔。

演戏嘛,谁不会,她是专业的。

至于卡尔,正好,眼前这个执着于戏的龙套演员挺不错,看着就很好忽悠的样子。

“魏老师……”

仅仅三个字,瞬间就让魏成功几乎陷落在米兰制造的假象里。

“老师”这个尊称距离魏成功太远了。

那是演艺圈身份的象征,能被唤一句某某老师,那就是对他演技的肯定和成就的肯定,是对演员的尊重甚至是敬重。

这是米兰设计的局。

但饰演卡尔的人,得满足几个前提:

一是好骗。

这场戏,没有剧本,没有大纲,没有工作人员,没有摄影机,除了米兰这位“女主角”和“米勒”这位导演,其他的都没有。

如何骗过他,是米兰必须解决的难题。

魏成功在米兰米勒这里,像个痴迷于演戏的傻子,很好骗。

二是表演欲强。

魏成功渴望拍戏,对表演的欲望强烈而偏执,所以,即便已经下戏了,但米勒随口说的那几个戏,魏成功仍能琢磨半天找上门。

足以见得,他想拍戏,更想有正正经经的戏份。

换了任何一个能将拍戏和现实完全割裂的龙套演员,这场戏都没法完成,只有游离于现实和戏的魏成功有这个可能。

米兰提供的“男主角”和一句“魏老师”,极具迷惑性,能让魏成功不自觉地配合。

魏成功不是没怀疑过,但“男主角”的执念,盖住了他所有的猜疑,他深知,即便是假的,那也挺好,就当是做了一场梦。

02、没有剧本的戏,必须找人戏不分的人来演

无剧本演戏,是最难的,这个人,必须脑子里时刻有戏。

终日沉浸在剧本世界里,总能给自己加戏的魏成功,在米兰看来,正好合适。

他脑海中,有太多的故事想象,人物塑造。

现实里,很多演员都有为自己接到的角色写小传的习惯。

一个角色的性格养成、心理状态、行为动机等,都是有迹可循的,可影视作品没有这么多的时候放到每个角色中。

这个时候,演员对角色的“前世今生”的想象和塑造,就显得尤为重要。

米兰给魏成功准备的,是一个“全无”的故事。

没有角色,没有仪器,没有后勤,没有剧本……甚至米兰连卡尔应该是什么样的,都没给魏成功划定一个大概的形象。

名字:卡尔;

职业:杀手。

就这么多了。“卡尔”的个人简介,简单的犹如一张白纸。

米兰导这场戏,只有一个目的:让哈维相信她找的人就是杀手卡尔。

至于后续结果会如何,米兰不愿去想,比起自己和弟弟去死,这会儿送上门来的魏成功,是她最好的替死鬼。

哈维要见“卡尔”,除了这点,她一无所知,自然也没法给她找的演员提供“卡尔”的前世今生,没法确定带他去见哈维前后,又会发生什么。

这个演员,必须能根据环境,处境,对手的变化自行判断该演什么。

能够因为米勒一句话,给角色加戏,对角色行为动机和心理状态能琢磨半天的魏成功,刚刚好。

事实也的确证明了这一点。

魏成功“拿到”剧本,知道自己饰演的是男主角“杀手卡尔”,仅一天的时间,便给“卡尔”构思好了“人物传记”。

就连“卡尔”是怎么从一个孤儿变成一个意大利黑帮杀手的成长过程,都事无巨细地做了构思和猜想。

甚至连造型穿着,“杀手”专用工具,他都准备好了。

见到哈维之后,魏成功在哈维面前的三次NG,乃至根据一屋子人的反应作出的应对表演,足以说明,他对“杀手”卡尔的痴迷。

没有剧本的故事,必须“演”成现实。

这样的戏码,自然得人戏不分的演员才能玩的下来,米兰身边有这样的人吗?显然,电影中没有出现这样的第二个人选可以让米兰犹豫。

她选择魏成功,几乎是下意识的,是在米勒跟她咬耳朵之际,瞬间做出的决定。

03、“杀手”的素养,魏成功太了解了

跑龙套的演员这么多,为何偏偏是看着有点傻的魏成功?

电影中,有一点让人印象十分深刻。

当时,哈维让人带着魏成功扮演的“卡尔”去跟意大利的客人交际,让他做翻译。

米兰米勒姐弟俩临时抱佛脚,给魏成功“补课”,让他学基本的意大利语。

谁曾想,魏成功的意大利语那是溜溜的。

他为了看懂意大利黑帮电影,生生地自学了10年的意大利语。

就冲着这份执着和这个语言,他大可以去找一份跟意大利语相关的工作,活的更好,可偏偏,他选择做演员,宁愿跑龙套,把自己折腾的不成样子。

机会,往往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魏成功很显然就是那个人。

往回溯,也许这也是他一开始将“卡尔”的身世设定在意大利黑帮这个背景上的原因吧?

一名杀手,应该有着什么样的素养?

他的成长经历,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应该是什么样的,甚至,他的造型、穿着、气质,使用的道具,又该是什么样的?

这种种,都得有一个合情合理的设定。

别说整个故事剧本,就是男主角“卡尔”,米兰都没这个时间和心思去构思。

毕竟,她不是编剧,也不是真的想拍一部电影,她只是想找一个能瞒得过大佬哈维的替死鬼,拖延到有船离开的那一天。

那么,饰演卡尔的人就很关键了。

得入戏,还得会随时随地导戏。

得了解杀手,还得了解杀手面临种种处境时会作出的反应。

米兰不了解魏成功,但她在魏成功身上看到了他对演戏,对角色的执拗,在跟米勒咬耳朵,小小的交流后,几乎瞬间,我们从米兰的眼睛里,看到了扑闪扑闪的流光。

魏成功太有“杀手”的潜质了。

黑帮电影,最没法回避的角色,正是杀手。

他是个意大利黑帮电影粉。

为了看这类电影,自学意大利语长达10年,光是从语言上的了解,显然不符合魏成功的人设。

故而,我们完全可以从这个经历上推敲明白,魏成功为了这类电影,还学了更多的东西,付出了更多的心力。

作为最熟悉的一类故事角色,魏成功去演,自然最合适。

当然,这是米兰后知后觉知道的东西,她选择魏成功,有很大的偶然性,谁叫魏成功刚好撞枪口上了呢。

这是,上帝视角的我们却明白,“卡尔”,还真得魏成功来演,不是龙套A,不是龙套B,就只是魏成功。

作为戏中戏,局中局,魏成功才是那个戏外有准备的人。

结尾

不论是戏里,还是戏外,魏翔在现实里的24年,魏成功在电影“戏外”的十几年,都在告诉我们,凡事做到极致,努力准备好了,机会总会跟着来的。

抓得住当然好,抓不住,也没什么好遗憾的。

我记得电影中,有一幕是魏成功在码头边上,看到一只被冲上岸的螃蟹。

那只螃蟹,被海浪冲着走,在水里飘摇,一波接一波的海浪,像极了命运的那双手,推着它往前走。

这才有了预告片里,魏成功的那句:“把他煮了吧,让他在死之前,至少能红一次。”

这句话,听着有些幽默,但何尝不是魏成功心里的渴望?

作为一类食物,红一次,是螃蟹的最高光时刻,作为一名演员,男一号,是演员最高级的向往,魏成功这么多年,一直在等“有识之士”的到来。

但他第一个男一号,是假的,是一场来自米兰设计的死局。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个杀手不太冷静》魏成功上位并非偶然,几个细节证明只能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