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还乡手记#回家的路。

          每年的春节,春运都是一个抹不开的话题,滚滚的人潮开始从经济发达的地方分散,其中也有些人选择避开高峰期,选择在高峰期过后回家。现在交通的发达也给了我们更多的选择。不过中国人的传统仍旧是希望在除夕那天赶到家,除夕晚上的那顿年夜饭,就好像一个节点,一个一家人聚在一起的节点。从决定回江西过新年就开始了折腾来折腾去的看票,抢票,希望能抢上性价比高,时间点又合适的票,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也许是我们运气好,终于抢上了北京到九江的硬卧的车票,踏上回家的旅途。

图片发自App

北京火车站,困的趴在行李上打瞌睡的小姑娘。

图片发自App

        到都昌的时候,天阴阴的下着雨,从我回来到初四回去,天几乎都是阴冷,下着雨的,难得见着晴天。今年也是奇怪,以前我回去,四天起码有两天阳光特别好,我们都会在中午阳光好的时候,搬着凳子坐在外面,挺暖和的,比在屋里要强。不知道是不是环境污染导致的气候变化。

        我老公的家在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都昌县位于江西省北部,隶属九江市,濒临鄱阳湖,地处“五水汇一湖”要冲,居南昌、九江 、景德镇“金三角”中心地带,南联五水,北通长江,杭瑞高速和九景衢铁路、都九高速交汇境内。那里有炖汤的银鱼,滋补身体的墨鱼干,潮湿阴冷的空气,平凡忙碌的人们。下了火车,我深吸了一口这潮湿冰冷的空气,心里默默念到,都昌,我来了。

除夕.年夜饭

        老公的假相对宽裕些,提前带着我家宝回去了,我晚一个星期回去,上车前,我就通过微信,给老公报了菜单,想吃红烧鸡爪,妈妈做的红烧鱼块,猪肠粉,丸子汤……老公直说,别着急,都会吃到,公婆的做饭手艺没得说,让我对即将到来的几天吃吃喝喝的日子颇有期待。虽然外面的餐馆也有打着家常菜的旗号,可是比起自家人做的,总归是少了些特别味道,中餐的神秘便在于此吧,即使同样的做法,不同的人来做,味道总归有些差别。

      都昌的菜,给我的印象是油重,味厚,有些偏辣,许是嫁给我老公有两年,习惯了这种味道,吃着特香,到家的第一天晚饭上,我就干掉了一盘炒米粉和青椒炒猪肚儿。

两个人就知道玩手机。
图片发自App

每年回家,都是公婆忙的时候。

        以前经济不发达,只有过年才能吃上鸡鸭鱼肉齐上阵,一年都憋着劲,只在那几天吃个痛快。现在,鸡鸭鱼肉只要想吃,天天都可以吃,超市里,有时菜比肉还贵。每年过节公公婆婆,都做了好多,吃都吃不完,总是剩下,下一顿再接着吃。公公婆婆那个年纪都是吃苦过来的,看不得浪费,也搞不明白,为什么,我们抱着餐桌上的鸡爪鸭脖,螃蟹什么的啃的贼欢。公公直叨叨,说以前这都是让人看不上眼的,没什么肉,偏偏现在比鸡都贵,我们笑着,以前是没吃的,吃不饱,现在是要吃的好,吃的精,吃的细,还有比我们吃的更挑的呢!

        今年地方上不让随便放炮了,显的冷清了许多,去年我来的时候,除夕那一晚都没有睡好觉,整个晚上就听乒乓的声音,那烟花把天空照的白亮亮的,一晚都没停歇。公公说,今年不让放炮了,就鞭炮钱少花了1千块钱。这倒是件好事,省钱了,就是有些安静,总归少了些新年气氛。

初一 串亲戚

        平时工作也忙,春节放假,忙碌了一年的人们放松神经,开始集中了走一回亲戚。现在人们的工作节奏加快,有些人年前抽空都已经串完了,开着车,带上礼品,一天可以转四五家,多的能转九家,转个圈,聊聊天,喝喝水,再聚个餐,联系一下彼此的感情。

        过年期间一直在追《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面的七大姑八大姨的拐弯抹角的关系尤其让我印象深刻。我自小就头疼这转来转去的关系,看这部剧,我还特地把剧中人的关系梳理了一下。虽说是电视剧,但还是从里面折射出了中国自古以来的那种讲究人情,讲究关系的维护和家族的聚集的特点,这种抱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构成了中国特有的国情,这大概是咱们的老祖宗喜欢搞连坐吧。你一个不好,没准就给你家来个灭九族。

      初一,我们去的二舅舅家,在都昌,上午你去别人家做客,除了常规的茶水,水果,糖,他们一般还会给你端上点心,比如红枣煮鸡蛋,带汤水饺,或者比较普遍的挂面,总之,先让你吃点,垫垫肚子,这个倒是跟北方不同。

        那天二舅妈做了一桌子菜,有油焖大虾,炒猪肚,猪肉丸子汤,红烧鸡翅,肉炒蒜苔等等,真是辛苦了。

        过年的时候,娱乐比较简单,串亲戚,吃吃喝喝,聊聊天,聚在一起,没什么事,就打打牌。我在这里见到的人几乎都会打牌,我那不识字的婆婆还是一个打牌的好手。初三,给小七办完周岁的酒席,下午,老公的弟弟带着我们去商场的游乐场玩。里面有游戏机,各种玩具。挺热闹的。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精神方面也得丰富起来啊!这方面走不好,经济的发展反而成了黄赌滋生的温床。


初三 摆酒

      初三的时候,公公要给我家的小宝贝办周岁酒,在祠堂里。

      不知道,南方是不是都有祠堂,我在我家那里没见过。第一次跟着老公,当时还是男朋友,来到江西的时侯,赶上有人结婚,在祠堂摆酒,我也跟着过来,看到那有些发旧的建筑,模模糊糊的想起电视上看到的年代剧。脑补着,电视剧里遇到不孝子,偷汉子的女人等等带到这里,几个长者审问的画面。

      不过现在没有这些乱七八糟的事,里面是忙碌的准备饭菜的我们一家人和帮忙的人,碗盘锅,桌凳之类的,都是公用的,有人专门管着,谁家要办事,就提前跟村里说,用完后,刷完放好就行了,过年期间是祠堂最忙的时候,结婚的,生孩子摆酒的,过寿的,有的时候,订都不好订。

        一大家族的人,聚在一起吃吃喝喝,庆祝着家族里新加入的新成员。

        我想现在应该也不会有电视剧里家族长老审问的画面了,现在也都是法制社会了,女性的地位也比以前有了提高,祠堂,贯穿历史,更多的成为了一种历史的符号,精神的基点。

房子

回家过年,也是相互看着,暗中也在比着谁家过得好不好。多年的农耕文明,让中国人骨子里有种安土重迁的思想,不管怎样,都是十分在乎房子的,年轻人在外面挣了外面累死累活的干活挣钱,寄回到家里,第一件事就是盖房子,一座豪气像样的房子,意味着地位,面子。盖了房,娶了媳妇,安了家,在这世上有了自己的位置。

        南方的房子不同于北方的宽,阔,显得窄而高,大多至少要盖三层,有条件的人家,房子盖的跟小别墅似的。想想我们住的小方块,还还着房贷,比他们盖房子的钱还多,心塞啊~~时代在不断的发展,人们的选择也越来越多,城市还是乡村,北上广,还是回归家乡,都是看你自己的选择。只要努力的生活,哪里都能找到你想要的位置。

          回家的路,是寻根的路,回家的路,也是展望未来的路,聚在一起,歇一歇,看一看,总结总结,反思反思,接着走好以后的路。日子,就是在这细碎中走过,平平淡淡,却幸福而绵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还乡手记#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