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风险管理杂谈-企业的自我修炼:风险与运营(四)

企业的自我修炼:风险与运营(四)

“权责利-制度-流程-工作执行-回溯”,五部分最终围绕工作执行展开,权责利-制度-流程规范了工作执行的内容,回溯则通过工作执行的结果,倒推在权责利-制度-流程中的问题,待问题修正后,重新定义规范新的工作执行内容,达到闭环自我更新。

权责利的制定是奠定一家企业执行文化的基石。在日常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见到的是各种各样的制度及流程,不同岗位按照既定的规范去行使岗位职能,创造企业价值。但实际上,制度及流程只是权责利的表现之一,很多时候,权责利存在于公司内部的对某件事或者某种行为的广泛共识中,未必需要一定以制度流程的形式进行规范。从字面意思来看,权责利分别对应的是,某个岗位或人能干哪些事(权),需要对哪些事情结果负责(责),以及相应的奖惩(利)。对于员工多,运营工作繁杂且需要精细化管理的公司,将组织架构通过岗位职责的确定落实到员工身上,以落到纸面的,可查阅的制度流程规范来约束其日常行为,并通过事后的工作检视来评判其工作质量,是目前较为通用的一种精细化管理手段。但其弊端也正逐渐显露出来。由于每个岗位之间存在差异性,工作结果亦不相同,考核者很难对每个岗位都充分了解并给予正确评判,导致员工人浮于事,并未真正履行其岗位职能。

这种较为传统的精细化管理,权责利的规范使得公司能够较快的通过标准化产品生产,形成规模效应。但当公司规模站上一定平台后,规模效应逐渐消退,权责利的确定导致岗位间逐渐差异化,反而使得部门间的内部信息不对称急剧放大,造成公司管理的混乱与争权夺利。而此时,差异化的岗位权责利也存在滞后于公司发展的情况,各个岗位定位不够明确,看上去似乎每天大家都在“做事”,但依据的权责利仍旧是过时的标准,员工对于自身岗位与公司发展目标的关联难以达成共识,犹如一群无头苍蝇一般原地打转。

这时,权责利的重塑不仅仅在于与公司发展的匹配程度上,更重要的是对内建立企业文化(共识)与员工岗位之间的联系。岗位虽然具有差异性,但目的性一定是一致的,即短期为企业发展目标服务,长期为利益相关者服务。目前中国保险公司在经营上,经营管理层提出的愿景与目标,很难向下分解传导,即使传导下去,大家也是疲于为目标数字服务,而非真正的去创造岗位价值。这种“愿景”与“实际”的割裂,一方面确实是因为发展速度过快,导致权责利滞后;另一方面,高层与中层,中层与基层间仅靠“任务式”的上传下达,缺乏对于部门、岗位之间的沟通交流,工作目标与期望无法得到有效传递,造成疲于奔命式的工作现状。

你可能感兴趣的:(保险风险管理杂谈-企业的自我修炼:风险与运营(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