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述而》篇: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述而篇第二十九章】

7.29 互乡①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②其往也。”

【杨伯峻版译文】

互乡这地方的人难于交谈,一个童子得到孔子的接见,弟子们疑惑。孔子道:“我们赞成他的进步,不赞成他的退步,何必做得太过?别人把自己弄得干干净净而来,便应当赞成他的干净,不要死记住他那过去。”

【杨伯峻版注释】

①互乡——地名,现在已不详其所在。②保——守也,所以译为“死记住”。

【见解梳理】

这章也牵涉到教。

互乡这个地方的人很难和他们交流沟通。当地一个童子受到孔子接见了,门人都对孔子的做法很疑惑。不懂孔子的操作。孔子说了,我这是表明赞许他求进步,不赞许他不思进取的态度,这样做有啥错呢。童子穿戴整齐洗漱干净也是很有诚心的,我赞赏他这种态度,不抓住他的过往不放。

孔子之教,有教无类。孔子周游列国,虽用意在推行“仁”,但沿途也有许多功课可以做的。比如了解风土人情,搜集典籍文献,或者对所经之地,实施教化之功。治国也无非是在更大的层面教化百姓而已。孔子既然无位在野,也只能从身边的人、事等开始了。

李炳南先生《论语讲要》:孔子有教无类,门人或以教不得其人,不免徒劳,甚或济其为恶,故惑之。孔子则只注重其人当前求进之诚心,故许其洁己以进。至其受教以后,是否故态复萌,则不能保证。否则世间可教之人无乃太少乎。子曰下两段文:“唯何甚。”是不论过去。“不保其往。”是不论将来。

夫子说,来者皆有教。“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互乡之人虽难沟通教诲,每为人所弃,然而如果说“你都做不好,你还来学什么?”我必不以此责备人,不以此拒绝他人来求学。

互乡童子来见,只要愿学,愿向好,有向好之心,我必教诲于他而已。他们既有进之心,则当与其进,而不能打击拒绝,而使他们进取之心又回到原来,既是退(原来所处状态)。若是与其退,还有比这更差的情况吗?

人但有醒悟而愿洁己以进,我但教化他,使其知修身正己之道,我所“与”者,则看他如何“受”,其如何自处自修,全在其自身修行,我亦只能如此。如果说他们退而不行所教之法,依然如故,我“不保其往”,我己尽力而为、问心无愧了。

来见则是转机,不与其进,不与其洁,则是误人。故而夫子有教无类,皆在救人。

【网络资料整理,侵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述而》篇: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