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猪倌”公公

      1942年的夏天我公公出生在河北省围场县一个偏僻的小乡村,因为家里人口多,劳动力少,日子过得异常艰难,作为长子的公公从小就在村子里给别人家放猪来贴补家用,村里的小猪倌换了一个又一个,最后只有公公坚持下来,大家都说他是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因为只有他放的猪从来不会丢失。当时在村里有一位张先生,那算是村子里最有学问的人了,公公经常跑去向他讨教,渴望读书的公公把张先生当作了自己的一盏指路明灯。随着年龄的增长,先生的学问已经越来越“供”不上公公的学习进度了,好心的张先生找到公公的父亲,劝说他让孩子去学校读书:“这孩子真是一块读书的好苗子,如果不让他去学校,太可惜了”,可家里实在是太穷了,父亲紧锁眉头,一口一口的抽着他的草烟,犹豫了好半天,在张先生一遍又一遍的劝说开导下,终于松了口。就这样,公公终于迈进了学校的大门,坐到复式班一年级的课桌前,当时的公公已经11岁了。

穷人家的孩子走进学校,全身上下、里里外外就一件大人的旧棉褂子裹着,自然成为了别人眼中的怪物,同学们的嘲笑和白眼伴随着公公一起来到教室,年龄的差距、物质条件的悬殊,丝毫没有影响他的求学之心。公公就像是一头如饥似渴的野马尽情的吸吮着老师洒下的知识雨露,短短半年的时间,他把老师课堂上教授的和自学的知识结合起来,完成了一年级的全部课程,跳级坐到了二年级的课桌前……就这样,公公读完了小学、初中。


图片发自App

初中毕业以后,公公考上了围场县师范学校,这时候,父亲说什么也不让他继续读下去了,家里确实也没有能力再继续供他上学了,无奈的公公找到了校长,堂堂七尺男儿,为了上学跪在了校长的面前:“校长,求求您,您就给我保留学籍,我回去自学,考试的时候我一定回来参加,如果考试不及格,您就开除我;如果成绩及格了,您就继续让我这样念下去”。校长看着那一双充满渴望和哀求的眼睛,实在不忍心拒绝,开出了学校的第一盏绿灯,让公公回家边务农边学习。

带着对学校万分的不舍,带着对校长郑重的承诺,公公回到村里,开始了他在劳动中完成学业的生活。白天他要到处给人干活,到了夜晚,他就捧着书本,在微弱的灯光下认真的学习,没有老师的指点、没有同学的相伴,在这样的条件下,他完成了全部学习的内容,并且按时回学校参加考试,最后以优异的成绩从师范学校毕业了。(未完,待续)

2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小猪倌”公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