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杂谈

3.浅谈动物性思维

人的思维层次有4个方面。第1层是动物性思维。第2层是理性思维。第3层是哲学思维,科学哲学思维。第4层是空灵思维。

今天主要来讲谈一谈动物性思维的一个特点:第一点它是本能的反应。有它是以快乐和快乐为标准进行反应,对于问题的话是排斥对立对抗,而不是去拥抱去着眼解决问题。第二点它是着重是表面的一种思维,对表面的言语行为反应,而没有去找为什么深层原因与逻辑。第三点他着眼的话是短期的利益解决的也是短期的利益和问题。第四点的话这种思维的结果的话是需和游戏,而不是双赢多赢。

2.情商教育迫在眉睫

6月21日我的大学同学到长沙来玩,他的爱人是高中老师,见面免不了谈双方的工作,学习生活。当他的爱人了解现在孩子高中的孩子学习以及心理状况的时候。一组数字让我们吃惊,他说他班里五十几个人有7个左右是(吃药的)抑郁症。但还有一些是没有吃药的心理有状况的。我们问他前几年的情况。他说前5年班里可能只有一两个吃药的抑郁症的孩子。这种情况既让人痛心,又让人感受到这种形势的迫在眉睫。如何让孩子健康的成长是摆在面前,家庭是学校社会共同需要去关注的问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需求需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生理的需求,这些外在的需求基本上能得到保证和满足,但是孩子的精神需求尤其像归属感和情感的需求,价值感的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或者说缺失。我们只注重孩子的智力教育,而忽视了孩子的情商教育。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产生了孩子这种心理状况的悲剧。现在学校是注重智力教育,注重升学率。回到家家里面还是讲学习,蒋自力教育讲IQ,孩子的心理是压抑的,教育的结构是失衡的。而且关键在于我们的父母没有啊,这个上岗证。没有经过培训。本身自己的原生家庭带来一些问题,同时生活工作一些互相的情绪,将这些问题传达给孩子。我们说父母是孩子的原件,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孩子0~3岁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所以我们提升父母的情商教育是关键,而且很必要。所以只有去提父母,不断的去学习,提升自己才能赶得上孩子成长的需要,才能协助到孩子方方面面的问题。才能摆脱家族家庭的轮回。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有一定的保证。同时家庭和学校也要联合注重孩子的情商教育。尤其学校虽然是以智力教育为主,但是也不能忽视情商教育。我们中国人的智商在全世界是排在前列的。关键是在情商教育如果情商教育做得好,做得结实,啊那么孩子才能够健康成长,才能够生命绽放,才有可能先才能再成才。

1.说教

昨天下午放学的时间段在电梯里听,一位妈妈跟小学二年级的因为小女孩说,你,不好好学习,就考不上了初中,考不正好初中就考不上好高中,考不上好高中就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就没有好工作。今天早上8点多在电梯里,又碰见一位妈妈和一位一二年级的女孩说。没有哪个父母不爱孩子,在学校里面要主动点积极一点。父母的职业职业没有高贵之分,只要通过他的努力,他的勤劳,获得的成就都是可以。这些大道理,本无可厚非。嗯,可是我们看到当父母说这些大道理之后,孩子的状态是怎么样的呢?我看到的两个女孩,一个是有些木纳,一个看上去是有些似懂非懂的样子。靠说教能够让孩子获得什么呢?孩子是否已经接受的父母的信息呢?传统的教育都是从父母或者老师或者长辈直接单向强压式的给予,不管孩子是否已经收到孩子的心情状态是怎么样的,以及这样的一种方式的效果是怎么样的。并没有用启发式的问题去问孩子,看看孩子是怎么想的。而这些孩子怎么想正是启发引导。让孩子更多的有自主性,更多的有散发性创造性思维。而当孩子自己的想法,自己得到的探索,之后的一种决定,孩子更有深入的一些认识,并且有更多的自主性,然后行动力也不一样。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父母可以做一些引导和修正。所以在和亲子关系亲子沟通的那种,我们父母更多的是说而没有去听和问。

正是听和问这种父母的对孩子的态度,父母的教育观念是完全不一样的,他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生命主体,更多的是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做自己,自己去承担,让孩子生命更绽放。

你可能感兴趣的:(亲子教育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