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而已||复型脚趾的传说

复型脚趾,即复趾,医学专业名词叫作“瓣状甲”,也就是小脚趾的趾甲象“劈”成了两半,外侧的小,内侧的大。

据说大槐树移民后裔的小趾甲都是两瓣的。有诗为证:“举目鹳窝今何在,坐叙桑梓骈甲情”“谁是古槐树下人,双足小趾验甲形”“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复型脚趾是如何与古槐迁民发生关联的,且听如下传说。

传说一:被骗到洪洞大槐树下的老百姓,一听说凡是来此者一律迁走,一个个又哭又闹,呼儿唤女,就是不走。于是官府就强制人们登记,发给凭证,而且每登记一人,就逼其脱掉鞋袜,用刀在小拇脚趾上砍一刀。小脚趾受伤,既对行路影响不大,又多少造成行动的不便,使快逃受阻。即便真的逃跑,也可以此标记追逃。伤愈之后,小脚趾指甲就变成了复型两半,并遗传后代,遂成为洪洞移民的标记。

传说二:明朝政府规定,家有两子以上的民户留下小儿子,其余的男丁都必须迁出。生离死别之际,母亲为将来寻找儿子方便,便将被迁徙儿子们的小脚指甲都咬成了两瓣作为标记。这种生理特征,作为大槐树移民的遗传基因,遗传给了他们的后代。

传说三:轩辕黄帝是洪洞县公孙堡人。到了商朝时候,洪洞一带居住着两种人。一种是黄帝子孙,散居各地,耕稼为生;一种是跟随着夏启治水有功的羌人,居住在现在的明姜(位于洪洞县东部偏北)一带。一年,殷王带领人马来此狞猎,路遇一羌女,见其生得美貌,便指令人马把她掳走。那知这羌女性情刚烈,誓死不从。殷王大怒,举剑便朝羌女劈来,那羌女眼明体灵,急忙躲过,砍杀中殷王刺破了羌女的腹部,只听劈叭一声巨响,羌女的肚子里跳出一男一女两个孩子。说来也奇,这两个孩子刚刚跳出母体就坐在地上,一手握着一脚,嚎啕大哭。殷王迷惑不解,命随从查看,只见他们的小脚趾甲上流着鲜血。顷刻血止,小脚趾甲变成两瓣状。殷王觉得不祥,举剑又刺,被文王的好友散宜生拦住救下。散宜生见他们的母亲已死,无人哺育,又怕再遭殷王毒手,便带回家里,收养起来。这俩个孩子聪明过人,智勇双全。十岁时有两个贼人要陷害他们,便把割去舌头的羊赶进他家,诬他们为盗。兄妹俩奋起力争,打走了贼人,从而名震乡里。那时候还没有姓氏,听说这件事后,人们便称他俩为“羊舌氏”。武王伐纣时,兄妹俩一起投奔姜尚魔下,屡建战功。武王伐纣后他们来到洪洞,同黄帝的子孙通了婚。男耕女织,过着幸福的生活。而然他们后代的小脚趾甲始终是两瓣。从此也成了山西洪洞人的标志。因此迁民后,不管流落到何地,只要看一下各自的小脚趾甲,便知亲疏。

  当然传说总归是归传说,我们只需把它当作一种趣闻谈资就是了。毕竟在小脚趾上砍上一刀留下的疤痕,是无法通过DNA遗传的。实际上,小脚趾甲两瓣,其在医学上有个专业名词叫作“瓣状甲”。根据有关研究数据表明:我国至少有60%以上的人是小脚趾甲是两瓣的。也就是说在中国,有瓣状甲的人并不在少数。

当然,也不能把瓣状甲当做一个民族的标志,因为根据专家考证,瓣状甲在整个东亚地区都是普遍存在的,只是其可能起源于某部分中国先民的基因突变,由于其具有显性遗传的特性,因此在中华大地后续的民族融合之中,也依然得到了很好的保留。这也意味着每个民族的人都可能出现瓣状甲。至于瓣状甲的遗传,肯定应该是由某个遗传基因决定的。但是究竟是那个基因片段管这件事儿,还不得而知。

      张范津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说说而已||复型脚趾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