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D立德人物|张瑞敏曾经的电冰箱总厂长到现在的首席执行官

「 LEAD人物,告诉你榜样的力量 」

|湿气

人的成熟,在于思想的成熟。企业家的成熟在于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理念体系。一切成功的企业家都是经营哲学家。著名经济学家艾丰也用哲学恰到好处地评价这位企业人。

领袖群伦不自高,静如处子动英豪。今天LEAD立德人物君就带你一起走进这位领袖在中国,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有个品牌叫做“海尔”,而在中国的企业界也几乎所有人都听过张瑞敏的传说。

20多年时间,张瑞敏披尖执锐,将一家频临倒闭的冰箱厂塑造成了国际著名家电企业。海尔的成功,是张瑞敏经营管理能力的巨大成功。在管理能力尚显欠缺的中国企业界,张瑞敏归纳出“OEC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休克鱼”、“斜坡理论”……已经成为本土企业的经典管理理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张瑞敏的一切经营管理经验均来源实践和对质量的苛求。他所创立的售后服务标准领先中国。海尔模式被无数企业争相效仿,张瑞敏堪称“企业家中的企业家”, 是本土企业中的经营管理大师。

人的成熟,在于思想的成熟。企业家的成熟在于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理念体系。一切成功的企业家都是经营哲学家。著名经济学家艾丰也用哲学恰到好处地评价这位企业人。

领袖群伦不自高,静如处子动英豪。今天LEAD立德人物君就带你一起走进这位领袖人物张瑞敏的生活,看他如何缔造属于海尔属于自己的传奇。人物张瑞敏的生活,看他如何缔造属于海尔属于自己的传奇。

1、出奇制胜,变中求胜

张瑞敏算得上是新中国的同龄人,正值49年出生。在当时他是老三届的身份,顶上父亲做了工人,历任班组长、车间主任、厂长、家电公司副总经理。1984年他临危受命,接手了海尔。

初到任时,公司连发工资都困难,为了借钱给工人过春节,张瑞敏出去应酬,喝的昏天暗地才攒足了钱。这年春节,所有人都领到了工资外加五斤鱼的福利。这一年他还为了德国“利勃海尔”的项目,第一次出国参访。

当德国朋友带着他参观德国市场的时候,张瑞敏怎么也不敢相信那些架子上,连一个中国制造的品牌都没有。而朋友也看出了他失落:“中国在德国最畅销的莫过于烟花和爆竹。”明明是善意的话,可传到了张瑞敏的耳里却像是扎进了一根刺。他被深深地刺痛了,他不想外国对中国的印象仅仅停留在四大发明。

30多岁的张瑞敏,感觉到一种责任和使命在升腾。一个梦想闪过他的脑际:他一定要创造出自己的产品在德国市场上乃至世界畅销。而这个瞬间也影响了一个中国企业集团后来的发展轨迹,影响了20年后的中国经济。

回国后,他为海尔确定的主导方向是:“为创国际名牌而出口。”在他看来,出口和创国际名牌完全是两回事。如果一味地借用别人的牌子,不创自己的牌子,或者大量地倾销原料和半成品,低价换取外汇,即使出口量很大,也没有任何意义。

出奇终于使张瑞敏制胜。如今,海尔产品已全线进入美、德、日、法、澳等经济发达国家。电冰箱在德、美是亚洲出口第一;洗衣机出口日本第一,空调器出口欧盟第一。在大规模出口发达国家的影响下,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迎刃而解,经销商纷纷上门争夺海尔产品的经销权。

在一切人的大道与少数人的羊肠小道之间的彷徨,总有人毫不顾忌做着正确的选择。而张瑞敏就是这样突破条条框框,在当时看来荒唐的决定,竟也带领企业开始了一段不停转型的改革之路。

2、砸出来的危机解决之道

每个人都知道皇帝新衣的故事,皇帝要看清自己到底有没有穿衣服,不是去问大臣,而是需要一面镜子;一个企业要知道产品的情况,不是听各个部门的汇报,而是要密切监测消费者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反馈。

1989年7月,青岛海尔电冰箱股份公司的会议室里,大家神情严肃,开始讨论海尔冰箱的价格到底降还是不降?这个选择决定着海尔今后一个时期的成败。这也是张瑞敏担任厂长五年以来,面临的最大一场“危机”。

国内电冰箱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巨大的生产量,让冰箱市场很快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张瑞敏说:“海尔冰箱不仅不降价,而且所有型号产品提价12%销售。”

所有人都担心这个决定会让企业陷入更艰难的困境,而张瑞敏却坚决执行自己的决定。半个月后结果出来了。其他冰箱品牌的价格战打得昏天黑地,可是,销售却非常惨淡。而海尔虽涨价12%,商场里消费者依然排队抢购,销量和利润均大大好于往年同期。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当年,张瑞敏接到一位冰箱用户的来信,他说用攒了几年的工资买了一台海尔冰箱,结果发现冰箱门上有两道划痕,用户感到很失望。看了信之后,张瑞敏到存放冰箱的仓库突击检查,发现400多台冰箱里,有76台存在各种各样的小缺陷。

张瑞敏马上召开全厂职工大会,宣布这76台冰箱要全部砸掉。这个决定遭到了在场所有人的反对。此时,海尔还有147万元的外债,而76台冰箱价格将近20万元,可不是个小数目。

可张瑞敏决心已下,他说:“从今往后,海尔的产品不再分等级,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把这些废品都砸了,只有砸得心里流血,才能长点记性。”随后就抡起大锤亲手砸了第一锤。也是这一砸唤醒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更砸醒了职工们在冰箱畅销时的危机意识。

正是这种意识,在四年后,当许多冰箱厂被卷入中国家电行业第一次价格战不能自拔的时候,海尔却凭借过硬的质量敢于逆势提价,不仅置身于价格战之外,并且通过涨价,给海尔品质做了最好的宣传。

当别人把张瑞敏砸冰箱作为化解危机的经典事件来分析的时候,张瑞敏却说这只是他“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再普通不过的一天。

在张瑞敏看来,绝不允许海尔置身于险地,小的危机只要一露头,就彻底铲除。很多人是在逆境中关注危机,而张瑞敏在顺境中也过得“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要知道很多人只关注危机中的机会,但是,大部分人却忽略了机会中的危险。

3、学习是最大的财富

2016年6月,通用家电正式成为海尔集团的一员。海尔以55.8亿美元对通用电气家电业务完成了并购,这也是中国家电行业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海外并购。

2016年,也是张瑞敏掌舵的第32个年头,海尔集团迎来32岁生日。32年来,张瑞敏将海尔集团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打造成了全球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商。而和海尔同一时期的企业,大部分已经在各类危机的打击下,如流星般陨落。这些企业中,也曾有过耀眼的辉煌。

对于海尔的成长,张瑞敏功不可没,而他也把这些功劳归为自己平日里的学习。的确,张瑞敏读了不少书,是企业家中少有的“饱学之士”。从高中时就开始砸开图书馆的窗找书看,到现在为止养成了平均一周看两本书的习惯。

他会先比较快的把书浏览一遍,看哪个地方非常有用,再来集中仔细看。一般的书,基本是“八二开”:20%是非常核心的东西,80%是为了描述核心而产生的,所以抓住那20%的要点,就抓住了这本书的核心意思。

海尔集团前总裁杨绵绵说,在她的印象中,张瑞敏几乎天天在学习,最可贵的是他不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同样善于实践。海尔之所以保持持续发展,一个重要原因是张瑞敏学习提高的速度比海尔的发展更快。正是这种学习,让张瑞敏具备了前瞻性。

这也是为什么海尔模式不能被模仿的原因,好多考察过海尔的人都这么说,“因为海尔有个张瑞敏,张瑞敏是唯一的。” 而“唯一的”张瑞敏,其全部秘密就在于:他是一个集古今智慧的思想者,一个儒化的企业家,一个有东方式修养的现代人。

最后LEAD立德人物君想说,企业要成功一定要以变对应万变,做时代型的企业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而作为企业的领导者要深谙学习的重要性,从别人的失败中学习,多看看别人的失败,从中总结出教训,才能减少自己的失败,这是避免危机的不二法则。

版权声明:文章图片、以及部分文字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你可能感兴趣的:(LEAD立德人物|张瑞敏曾经的电冰箱总厂长到现在的首席执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