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的终极秘密:由“杯弓蛇影”、“病由心生”说开去。找到心路,点亮心灯!

原创 心路通慧 今天

为了很好的说明“病由心生”和“病由心去”的道理,让我们一起读一下成语“杯弓蛇影”的典故,让我们明白“误把虚幻当真实、妄自惊扰”对身心健康的巨大干扰影响力。

一、杯弓蛇影,引人深思!

杯弓蛇影,中国古汉语中的一个成语,也是一个典故,出自应劭《风俗通义·怪神》,县令应郴请自己的下属主簿杜宣饮酒,挂在墙上的弓映在酒杯里,俨然一条蛇在酒杯中蠕动,顿时冷汗涔涔,但碍于情面,不敢不饮,所以硬着头皮喝了几杯。仆人再斟时,杜宣借故推却,起身告辞走了。回到家里,杜宣疑心喝下了蛇,心忧而病,医药无效,应郴听说杜宣生病后就来看望杜宣,在了解原尾后,应郴再将杜宣接到自己家里,还在原位置坐定,斟满一杯酒,这次大家一起看仔细了,原来所谓酒杯中的“蛇”,只不过是墙壁上挂着的弓的影子而已。当看清楚到墙上的弓后,杜宣的病也就好了。

一个人行走人世间,有多少紧张压力、抑郁焦虑,是“影子带来的烦恼”,又如何做到“给我一双慧眼,让我把这世间纷扰看得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从而能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这值得深思。

二、我能够牢牢抓住,并管控好自己的心吗?

还有一个影子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小男孩在街上奔跑,试图抓住他的头投在地上的影子。他从来没有成功过,因为无论他跑得多快,他的头影总是在他前面几英尺远的地方。他的母亲在一旁看得哈哈大笑,喊道:“把你的手放到自己的头上!”

当男孩按照这个指示去做时,影子里的手就抓到了影子里的头。这足以让男孩感到满意。虽然这种建议足以让孩子们满意,但在修行和打坐禅修上,却无法带来令人满意的结果。

心,只是一个影子。试图抓住它和控制它只是一场徒劳,这些努力都只是用影子追逐影子而已。你无法通过追逐影子或用一只摁住影子的手掌,去掌控或消除影子。这些只是孩子们的游戏。

不要试图用控制心智的方法来追逐你幻影般的念头和幻影般的心,因为这些手段同样也是幻影。相反,回到幻影之心的源头,祂才是“自性真我”,留在那里。当安住在那个地方时,你就会很快乐;想要追逐幻影般心念的欲望,将不复存在。

三、如何去除妄心妄念:见到真我!

(一)当心:想要消除种种心念的欲望的歧途!

1. 六祖的忠告

《六祖坛经•定慧品》有:“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学道者思之”。

2.“”埋影子”的愚昧

还有另外一个更经典的关于影子的故事,说的是“念尽除却”的不可及与无意义:有个人试图通过把自己的影子埋进洞里来摆脱它。这人挖了一个洞,然后站在洞的边缘,使他的影子刚好投在挖好的洞底。这样对准了位置之后,他就开始不断往影子上扔土,试图把它埋起来。毫无疑问,不管他往洞里填多少土,影子还是在土堆的最上面。

每个人的心本身就是个幻影,无论走到哪里它都会如影随形。只要人们仍然相信心是真实存在的,感官的欲望满足带来的快乐是真实存在的,心灵编织构建的世界是真实存在的,并且相信它可以由身体或心理上的活动来掌控,那么试图消除或控制它的百般尝试就绝不会成功。

3. 求人不如求己:真我、真人、真心、真性。

全真道五祖王常月道长《龙门心法•悟入玄机篇》有:“诸子,绝念忘情,要参悟得这念在何处起,情从何处来,拿得定,促得稳,认得真,指的实,方才下手去绝,下手去忘。且问你这会拿、会捉、会认、会指、会下手,会绝念,忘情的是个什么?任你绝念忘情,蒲团坐破,念还是念,情还是情。大众,以念绝念,唤作头上安头;以情忘情,名为拿贼放贼。不若连这个忘情的忘法俱忘,绝念的绝法都绝,两机俱忘,入众妙门,方是个上乘道理也。诸子,我将法子去绝念,不知法子便是念头;我将法子去忘情,不知法子便是情种。大众绝念不如念绝,忘情不如情忘,唤作求人不如求已也。”这里所言“求人不如求己”,求得是哪个“己”?当然是自性“真我”了。“这会拿、会捉、会认、会指、会下手,会绝念忘情”的基底本元,亦即自性“真我”了。

(二)去除迷惑的办法:“看清绳子”,上师们的答案!

但是,这个幻影之心,必定还是可以通过某些方法来消除掉的吧?

是的。许多修行界的上师都会不断提及到蛇与绳子的比喻。如果你错把地上的一根绳子误以为是一条蛇,而其实蛇只是作为一个概念存在于你的妄心之中。那个想法可能会让你非常担心和焦虑,你可能会浪费大量的精力去琢磨如何避开或杀死它,但这无法改变这一事实:在你的想象之外,根本就没有蛇。你把认为那是真蛇的错误想法叠加在了作为基底的绳子上,当你看到绳子时,蛇就立刻消失了。消失的并不是一条真实存在的蛇,消失的仅仅是一个错误的想法。

“心”这一虚妄概念是叠加在一个基底之上的,而这个基底,就是自性。当你看到妄心时,自性“真我”,那潜在的基底,并没有被认识到。它被一种错误但持续的观念所遮蔽。反过来说,一旦自性“真我”被认识到,妄心“幻我”也就不复存在了。就好比《西游记》中真假美猴王一篇,真的美猴王呈现出来,假的自然消失,所以如来说破六耳猕猴的来历后,真悟空一棒子打杀了假猴王,如来即悟空自己的圆满智慧,心猿妄念即假美猴王,这不过是“见真即离假”的比喻罢了。

(三)如何有勇气离开“假我”?

但如何才能放弃“心是真实的、充满俗念欲望的我是真实的”这种错误的想法呢?

就像你放弃任何错误的想法一样。你只要不再相信它就是了。在你从上师那里听到了真相直指后,如果还是没能自然而然地抛弃谬见,那就不断地反复提醒自己:“我并不是妄心,一切妄心,如欲望心、淫心、嫉妒心、嗔恨心、痛痒心、苦难心共同具有的一样基底——纯觉的生起者是真正实在,我从来也不是妄心。心并不存在,心从来不曾存在过。唯有自性“真我”是真正的绝对实在。”如果你坚信这是真理,总有一天这种坚定的信念会成熟起来,通过信、解、行和信、闻、思、修,而成为你的直接真实证得。

唯有觉性存在,唯有自性真我真正实在。如果你能生起这一坚定的信念,确信这就是真理,那么最终这一坚信会成为你自身的直接体验。唯有觉性存在。也就是说,但凡存在的,都只是觉性。就如同所有各式各样的冰雕都是水,所有形状的云朵都是水气一样,牢牢记住这一点,不要允许自己把其他任何东西当真。如果你做不到这样,哪怕对各种现象、对妄心赋予一点点真实性,它都将为你自身营造出逼真的假象。就好比一个正在演戏的演员,忘记了在演戏,把戏中爱恨情仇当做真实一样,其后果是弄不清现实的情感和居中情感,其现实生活中的情感波折,也就在所难免了。一旦这种最初的错误认同——“我就是心,心是真实的,我所觉感知到的一切都是真实的,我的得失苦乐成败是真实的”——发生了,所有的各种问题和痛苦都将随之而来。

不要害怕这颗心,不要害怕当下经历的一切。它是只假老虎,不是真的。虚假的东西是不能伤害到你的,它们丝毫也伤害不到自性“真我”,这个无上的灵性。就好比草木皆兵、杯弓蛇影、风声鹤唳、捕风捉影、兔死狐悲一切可怕的东西,让你担心的东西,让你焦虑抑郁的东西,一切苦痛,一切烦恼…都是自己判断出来的,想象出来的,都是虚妄的,皆不具备真实意义。就好你相信你近旁有一只真正的老虎,那么恐惧和焦虑就可能向你袭来。可能是有人在跟你开玩笑,装作老虎的声音来吓唬你,但当他现身时,你所有的恐惧都会消失。因为你突然明白,在你的想象之外从来就没有老虎。

四、自性“真我”的觉醒之路

(一)一旦见到自性“真我”,如何安住于“真我”!

一个人可以暂时体验到自性“真我”,即作为基底的真相,但随后这体验就消失了。如何才能牢固自己的修为,稳定处在这种状态中呢?

灯点燃之后,如果风很大,就可能被吹灭。如果你想再看到灯光,就必须重新点燃它。但是,自性并不是如此。它的火焰和光明是从来不会被来来去去的思想和欲望之风吹灭的。它永远明亮,永远闪耀,永远真实的。一个人没有意识到这点,那就意味着在他前面摆放了一道帘子、面纱甚至是高高的围墙,遮挡住了他的视线。自性“真我”并没有藏身在帘子后面,只是自己因为相信那些不真实的想法而放上了这道幕墙。如果幕墙拉开了后又再度合上,那就意味着他仍然相固执的相信错误的想法。如果谬见被彻底根除的话,它们就不会再出现了。当这些观念还在障蔽自性时,就仍然需要不断地进行修行,尤其是断舍离的修行。所谓断舍离,不是让你一个有钱人将财产弃之于地,钱还是他的,只是不再有对钱的执念,不再因为自己很有钱而傲慢,也不再担心钱的贬值或失去而焦虑。同样世间各种角色,如母亲、父亲、儿女、医生、教室、艺术家、农民、工人…这些都是戏中的角色,不因为人世间这场戏的虚幻而懈怠逃避责任、胡作非为,也不因戏的逼真而执着妄想,沉溺期间,患得患失、宠辱若惊,迷失真我。

所以回到你的问题,自性“真我”不需要稳固自身。六祖惠能大师说:“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它本身就是圆满的。心可以被稳定或被撼动,但自性“真我”不会。

(二)见性后,“持续修行”还有意义吗?

通过练习,通过进行这种持续修行,这层面纱将被彻底除去,将不会再有任何遮障。你可以登上慧焰山,但如果你不警觉,如果你不注意,可能就会滑倒,会跌落到山脚下。

为了了悟自性“真我”,就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这条路上,很容易中途止步,并重新陷入无知。在任何时候都可能退转。当刚到达山顶时,必须鼓足全力、坚定不移,才能一直站在那里,但最终,将在自性“真我”中彻底站稳脚跟。到了这样的时候,就不会再退转了。已经到达了终点,不再需要任何的努力了。直到那刻到来之前,持续的修行都是需要的。

(三)外在上师引导与内在自性“真我”指引,哪个更重要?

在见证到自性“真我”,并坚定不移安稳这个觉悟之前,就是需要不断努力的阶段,自然有一位上师是不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上师会引导并告诉你,哪里做的还不够,该怎么做,有哪些要注意的。就好比给一个桶装水时,如果还有剩余空间的话,就能一直加水。但当它完全装满了,满到溢出来的时候,哪怕多加一滴都没有任何意义了。一个修行者可能认为自己已经做得够多了,可能认为自己的水桶已经装满了,但上师看得更清楚,他知道仍然还有空间,还需要再加些水。在这件事上,不要相信自己的判断。尽管你所达到的状态可能看起来是圆满、究竟的,但如果上师说,“你还需要修持下去”,请相信他,并继续保持努力。

释迦佛陀常说:“有形的上师在外面,告诉你该怎么做,把你推入自性。与此同时,内在的上师,也就是内在的自性真我,把你拉向祂自己。”六祖惠能大师在《法宝坛经》中亦说:"《净名经》云: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执谓须他善知识望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何以故?自心内有知识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虽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真正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四)圆满觉醒的智慧与究竟彼岸的境界

一个修行者,一旦稳定于内在的上师——自性“真我”之中,上师与弟子之间的区别就消失了。在这种状态下,他不再需要任何上师的帮助。他就是那——自性“真我”了。在河水到达海洋之前,它不得不一直流淌;但当它到达海洋时,它就成为了海洋本身,流淌也停息了。河流的水本来就来自于海洋。河水流淌的时候,只是在返回源头的路上。当打坐禅修或修行之时,就正流回来时的源头。当到达那个源头之后,就会发现存在的每一样东西——大道、宇宙、世界、众生、上师、心、真我——都是一体的。在那里,也就是究竟圆满解脱的彼岸。

你一旦到达,就不会产生任何差异或区别,见证了法界一体的平等,这就“不二智慧”;而二元对立,就是烦恼,就是轮回,就是此岸。如果你能放弃二元对立,那么剩下的,就只有“不二一元”了,你会如实地知道,“真我”就是那个创生者,这就是合一。但要发现这个,持续的禅修是需要的。不要把它当成你每天在某个特定时间段闭着眼睛打坐时才能做的事情。这种禅修就是你的生活,必须是持续不断的。在你吃饭、走路、甚至说话的时候都要做。必须一直持续地做下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养生的终极秘密:由“杯弓蛇影”、“病由心生”说开去。找到心路,点亮心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