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论语”-第20天

4.11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说:君子惦记道德,小人惦记土地;君子惦记法度,小人惦记利益。

      孔子这句话里突出的,是君子和普通人之间的境界差别。孔子只是在用君子和小人不一样的特点来做对比,突出他更关注道德问题,比如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如何爱人等等。


4.12 子曰:“放(fǎng)于利而行,多怨。”

      孔子说:一切行动都从实际利益考虑出发,心中就会充满怨愤之气。

      “放”是“仿”的通假字,是依照、依据的意思。

      这句话一般解释成“凡是从利益出发,就容易招来别人的怨恨”。因为只顾利益而不顾道义的话,终究会引发不公正的行为,决策时也不能服众,甚至损害别人的利益,当然会引起其他人的怨言。


4.13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孔子说:如果能以礼制谦让来治理国家事务,那还有什么难的呢?但是如果不能以礼制谦让来治理国家,那还要礼制做什么呢?

      从外在讲,行为注意限度,仪态注意节制,是“让”;从内在看,吹牛皮、炫耀、逞英雄、好表现,是 “让”的反面。“让”的精神,既是谦让,又是礼让,《左传》里说“让,礼之主也。”


4.14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孔子说:不要担心忧虑得不到职位,应该担心忧虑你拿什么才能本事胜任这个职位。不要担心忧虑别人不知道自己,只须担心忧虑自己实际做得怎么样。

      一切都应该向自己求索,而不是无休止地求索别人。这才是君子的一个典型侧面。


4.15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孔子说:曾参啊,我的学说可以用一个道理贯通。曾子说:是的。孔子走出门后,学生们问曾子:这话说的什么意思呀?曾子说:先生学说的核心理念,就是忠和恕两个字罢了。

        忠是自我要求,恕是人际准则,结合起来正好是孔子不断在说的仁德的两个侧面。


4.16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明白的是义,小人明白的是利。

      孔子的时代,“小人”的概念跟我们今天很不一样,他们不是坏人、恶人。

4.1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就要向他看齐比肩,看见不贤明的人,就要反省自己身上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毛病。

          这两句前半句好说:一个人只要有心都能学会、都能做到。但后半句的事情就没这么简单了:往往遇见表现不如你的人或者有小毛病的人,做了不得体的事或者错事,你可能就不以为然了。

          是非标准虽然你随时都能讲出来,可是你的心态却未必就能摆正,而看见别人的短处要是再能反思自己,就更不容易。

      -----在今天这个商业社会,你是怎么看待“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

我感受有以下三点:

      一是不能没有利。在资源有限、时间不够、稀缺性是常态的商业社会,追求利益是驱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商业社会不能没有利;

      二是利中包含义。商业社会追求的利必须符合义,符合社会道德和制度、规则的要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是这个道理。

    三是最终回归于义。生命从开始最终会归于结束,人生命是短暂的,在短暂一生中能够长久留存的只能是义。人和社会的价值最终会回归于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论语”-第2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