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安吉利科(Fra Angelico,1387年-1455年),意大利佛罗伦萨画派早期文艺复兴的修士画家。Angelico是后人赋予他的天使美称。
画风简单、直接,场景朴实,风格肃穆中透着虔诚,将后哥特艺术的优雅和装饰性元素与文艺复兴的透视、写实相融合,解构了中世纪宗教画风的呆板。是重现马萨乔技法的传承人。
构图上,以画面中央聚焦,明显推进了利用构图来表达空间深度, 用光线渲染空间。在描绘人物时,极其注重品质和细节。
认为艺术是宗教信仰的一部份,终其一生只画宗教题材,全部精力都献给了宗教艺术,是宗教功能和故意精神的结构效应的开创者。
1982年,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为表彰安吉利科虔诚的一生行宣福礼,并授他“Beatus”(真福者)的称号。
——欢喜编写
传统上认为,安吉利科修士是一位较为保守的画家,在他的绘画中,神学的教条往往是第一位的。但他是延续马萨乔画风的坚定执行者,是一位能够将一般画家很难获得的有关神秘启示的知识,潜移默化地运用到绘画中的画家,并结合自己对透视法及其隐含意义的深刻理解,创造出一种耐人寻味的表现方式。
实际上,稍对图像细心探究的人,便会发现当时的画家常常会在画中隐藏一些机巧,有些在今天看来,仍颇具新意,它们往往是不易被发现的,可能暗示了某种神学诉求以及当时某种视觉文化的经验。
他并不如通常的研究中所提到的,是“一位非常传统的画家”,而应该是一位对新思想和新观念非常敏感的画家;同时由于史料记载的缺乏及其修士的身份,他也被认为是一个神秘的画家。
The figure of Angelico dominates in the Convent. The friar painter lived a long time here and expressed here his delicate and simple soul in the sincere, candid forms of art.
修道院二楼是四十三间修士修道的小禅房,每个修士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以供隐居和自我修行之用。而每个房间都有安吉利科所绘的壁画,这些画被放在牢房窗户旁边是帮助修士们冥想和潜心修行的,不是装饰。
修士修道的3号小禅房View of Cell 3: the Annunciation
ANGELICO, Fra
View of Cell 3
1440-41
Fresco, 190 x 164 cm
Convento di San Marco, Florence
走廊尽头的Cell 38 and Cell 39房间,是科西莫.美第奇的房间。房间因其居住者令其装饰的精致度和大小与众不同,在这条走廊上应该算是高间。
事实上,这是一个复式,两个叠置的房间之间有一小段楼梯相连。
On the entrance wall of the lower room (Cell 38) Fra Angelico painted the crucified Christ against a ground of costly lapis lazuli, rather than the bare plaster background found in the other cells.
大意是这幅画是画在昂贵的青金石地面上
特意找了一下 lapis lazuli:青金石,古称“金碧”、“点黛”或“璧琉璃”。一种不透明或半透明的蓝色、蓝紫色或蓝绿色的准宝石,主要由天蓝石和方解石组成。青金石色是藏传佛教中药师佛的身色。同时也是铅的别名,铜矿石的一种,国画颜料以及一种颜色名称(百度百科)。
lapis lazuli:the history behind this stone can be traced back to many different civilizations, most notably the Egyptians, who used where the stone symbolized a sense of power and protection. They used it to decorate temples and royal vestments, in jewelry for courage and protection, and it was often thought that this stone helped the dead go safely on into the journey of the afterlife.
刻有铭文的光环表明,跪在圣母身边的圣徒是科西莫、彼得殉道者和福音派约翰。
ANGELICO, Fra
Crucifixion with the Virgin and Sts Cosmas, John the Evangelist and Peter Martyr (Cell 38)
1441-42
Fresco, 152 x 112 cm
Convento di San Marco, Florence
这是佛罗伦萨圣马可修道院39号牢房墙上的壁画。
当登上通往39号牢房的楼梯时,《三贤人的崇拜》(The Adoration of the Magi )和下方凹形神龛中(in the recessed tabernacle)的《基督受难者的形象》(Christ as Man of Sorrows)便映入眼帘。
也有人说:贝诺佐·戈佐利(Benozzo Gozzoli), whose style closely resembled that of Angelico, and an assistant painted these frescoes。
此时, 贝诺佐·戈佐利(Benozzo Gozzoli)正师从弗拉·安吉利科(Fra Angelico)。他们的画风确实 closely resembled ,正如从一些人物略显拙朴的姿态和比例以及他们线性的、紧密间隔的面部特征所示。
ANGELICO, Fra
Adoration of the Magi and Man of Sorrows (Cell 39)
1441-42
Fresco, 1175 x 357 cm
Convento di San Marco, Florence
虽然修道院是潜心修行的地方,但为了维护日常,要求修士每人都要参与一项工作,安杰利科选择的就是绘画。在还没有印刷术的年代,文字记载都是手抄书,安杰利科修士便每天虔诚地抄写圣经,并配上精美的装饰插图。这是保存书籍的图书馆(The Library in the Convent of San Marco)。
《圣马可弥撒558》(San Marco Missal 558)约有18页是安吉利科(Angelico)的手绘制的插图。这张图片显示了《San Marco Missal》的一页(对开67页)。它描绘了圣多米尼克的荣耀,是在羊皮纸上的蛋彩画并加了金粉颜料。
Missal 558 (Folio 67v)
ANGELICO, Fra
Missal 558 (Folio 67v)
c. 1430
Tempera and gold on parchment, 475 x 350 mm
Museo di San Marco, Florence
下到一楼途径修道院的食堂,一侧的墙壁上是多梅尼哥·基尔兰达约(Domenico Ghirlandaio)画的《最后的晚餐》(The Last Supper)。
越过人群吵杂的佛罗伦萨艺术学院,步行几分钟后转个弯,便看到了闹中取静的且稍显落寞的圣马可教堂。然而步入修道院,看到墙壁上、房间里那么多安吉利科的画,相隔600年的灵魂碰撞,恍若隔世,人间值得。
有人把文艺复兴绘画史发展时期分为三个阶段:
抛砖引玉,帷幕徐徐拉开的第一阶段, 始于乔托而终于马萨乔;
引人入胜,渐入佳境的第二阶段 ,始于安吉利科终于弗朗切斯卡和曼泰尼亚;
惊世骇俗,荡气回肠的第三阶段 ,则终于三杰。
2022/12/04于杭州
原创编写,版权所有,严谨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