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到非洲肯尼亚去了一趟,欣赏了原始丛林,还看了各种各样的动物,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肯尼亚并不是一个文化很丰盛的地方,不像雅典、罗马, 没有那么多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哲学家,到肯尼亚或者非洲的主要地方去的更多看的是自然的景色,还有看非洲的原始动物,基本上只有非洲还能看到原始的,自然生存的动物,其他地区,像中国,只有在动物园能看到动物。
自然保护区里的动物跟动物园里的动物感觉是非常不一样的。
自然保护区里的动物给我一种感觉,就是他们生命的灵动,那是一种特别的美。
远远看到远处徘徊着一支长颈鹿, 缓缓地踱步,啃嚼着树顶的树叶,老远你都会被她的美丽所震慑,那样一种舒展、优雅,真让人不由得感叹造物的神奇。
还有猎豹,从我们车前走过,比我想象的更肥壮一些。花斑状的皮肤,一步一步地踱着,沉着而警觉,有让人紧张的醒目。
还有瞪羚,从眼前跳过。轻易的就跳着有一人高,脚底溅起灰尘。又轻灵又有力量。
还有懒洋洋的躺在那里的狮子,不着急捕猎,只是站在土坡上,草原上,呼呼的风刮过他的棕毛,他站一会儿,又慵懒的优躺下,不管站或坐,都是不怒而威的王者气概。
甚至是草丛里窜出的一只野兔,灰棕色的,长长的耳朵,被人惊着了,慌忙忙地往前跑,一会儿,拐个弯,跑到草丛里不见了。就是蠢蠢的,但也有一种生命能量。
动物园里的动物感觉就很不一样了,就在肯尼亚,我也有进入一个动物园,动物们被关在各种笼子里,你看那你们的一样的瞪羚、一样的长颈鹿,一进去的感觉就是比较蔫,懒洋洋的,偶尔到食槽里吃点东西,好像对吃的兴趣和热情也没那么大,不缺吃的,又没有自由活动的空间,感觉人生没什么追求样的,也没什么动力,就懒懒的站着、卧着,缺少生命的活力。
还有一只野猫类的肉食动物,不知道为什么,再不大的笼子里,转着圈儿的踱步,一圈又一圈,急急地走着,掉个头,又急急地走一圈......,显得非常的焦虑,是发情期的呈现吗?你看他1分钟,你也会被感染到那种焦虑,要是人类,基本上可以诊断为焦虑障碍。
所以,有自由的生存和没有自由的生存,生命状态大不相同。
还有,有自由选择,又有挑战的存在,是更能把生命的能量激发出来的。
所以,没有人类喂食和干扰,动物们反而活得更舒展、生命的状态反而更好。
看到这些动物,可能是职业的关系,不由自主地会想到我们当今的很多青少年,青少年应该是生命力非常高涨的年龄,是很有能量的,但经常看到很多孩子们蔫蔫的,有气无力的,缺乏活力和热情,这种状态不能不说是教育的失败,我们教育下孩子们的生命力,不但没有被激发,而是被打压,被压抑了。
前不久,听到一个朋友小孩说,她曾经的同学转到英国学习去了,一样的高中年龄,这边是题海战术,考卷基本上要把她淹没了,另一边的同学,每天在学习艺术、排演戏剧,同时在学习西班牙语,哪一科都兴致盎然,令她羡慕不已。
所以,不同的教育,是会让孩子有不同的呈现的,如果不把教育弄得那么枯燥,生活中只有一切围绕着各科考试、年级排名,名校竞争,让学习恢复有乐趣的本来面目,我们孩子的状态应该也会截然不同。
我们家孩子每次语文课本发下来,很有兴趣地把里面的文章挑着在读,常常语文课本精选的文章都是很有文学价值的,他读得也很有带劲,正式学习这篇课文之后,他很困惑的说:“妈妈,每次课本刚发下来,我觉得那个写文章挺有意思,等真把这篇课文学完了,我觉得这文章很烦,一点意思都没有了。”
这就是僵化的应试教育,把有意思的学习变得无趣和枯燥了。
如果不把所有的教育都以应试为方向,而是让孩子能体会到文学的美,音乐的美,数学的趣味,那该多好。
或者,能有机会让孩子更多的选择自己有兴趣的学习项目,比如:编排一个戏剧,学习陶艺,做个泥雕,每个项目的学习,都能呈现他本来的有趣,而每不是充满功利和压力地为应试和排名而学习,我们的孩子应该活得更快乐一些,叛逆更少,也更有生命能量。能够这样学习和生活,孩子们也不会总沉溺于无聊的网络和游戏世界了。
这是我的期待,我想,如果有智慧的妈妈不再那么焦虑于孩子学习成绩和排名,而更多的关注孩子的生命状态,那我想,这个孩子应该是一个幸运的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