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大家都是病人

      最近看到心理学家武志红的文章,在谈到心理健康的标准时,他引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科胡特观点。科胡特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很简单,就是“自信+热情”。乍一看,似乎这个标准很容易达到。但仔细的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其实很难。

      自信,简单的讲就是相信自己,是人对自己的个性心理和社会角色进行的一种积极评价的结果。热情是一个人对别人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主动、热忱、友好的情感或态度。无论是自信还是热情都表现出的是一种活力;同时无论是自信还是热情都需要从关系中去体现和把握。因为一个人的世界是无所谓自信与否,热情与否的。所以,在关系中当活力能够自我滋养时,就是自信;当活力能够滋养他人时,就时热情。

      在现实生活中,能达到这个标准的人少之又少。自信和热情,大多数人只拥有其一。能滋养自己的人,可能无法滋养别人;能滋养别人的人,可能不会很好的滋养自己。心理学家武志红坦诚地说他自己还算是一个自信的人,但热情离他太遥远了。他也谈到,在他的职业生涯中,自信的人见过很多,热情的人也不少,但两者兼具的人没见过几个。

      做到自信很难,做到热情更难。相比较而言,自信更多的依赖于一个人的能力,能力可以通过学习来提高的。当你对某个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形成自己的独到的见解,至少对这个领域会感到比较有底气。而热情不仅需要强大的实力,还需要强大的灵魂。在关系中,要能滋养别人,我们自己要能像一个容器,要能容纳对方的所有。这种容纳要不伤害对方,也不伤害自己。就像一个三岁的孩子向你发怒或骂你,你可以很淡定,情绪毫无波澜。这就既不伤害孩子,也不会伤害到自己。在这样的关系中,我们就能做到滋养对方。但当一个成人向你发怒或骂你,你还能做到淡定与从容吗?对大多数来说,这会比较难。武志红说到有一次他的心理咨询师在给他做咨询时,他突然暴怒,直接向对方爆粗口。可对面的咨询师平静如水般的看着他,没有被他的言行激怒,也没有对他产生报复。这让他的愤怒像一个小水滴滴到了大海一样,没有掀起任何涟漪,让他马上也变得轻松与平静。可多数人在一段关系中很难多到这样。我们更多的时候不是被激怒,就是在忍耐。被激怒伤人伤己,忍耐伤害自己。没法像高人那样,把这些伤害化解于无形。

      活着不易,自信又充满热情的活着更难,长路漫漫,我们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你可能感兴趣的:(原来大家都是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