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一次买下一部作品的音乐剧改编权,也是最后一次。”
高晓松在媒体镜头面前坦言道。
事实上,他不止一次在节目中表达他对小说《扶桑》的热爱,称“这是一部伟大的小说”,让他“热泪盈眶”。
作家严歌苓的长篇小说《扶桑》到底有怎样的魅力?
它背后究竟是怎样一个古老神秘的故事,二十多年里带给无数读者感动与思考?
一
“现在再写,不会那么愤怒”
作家严歌苓1958年出生于上海,十二岁参军,后赴美留学,她的大多数作品都在刻画女性角色,尤其是矛盾社会中的边缘化人物。
小说中的扶桑便是她笔下一个极具东方色彩的中国窑姐。
严歌苓回忆创作《扶桑》的灵感源于一次偶然。
那天她和丈夫约好在旧金山城里吃午饭,在等待丈夫的时候,她无意间走进了一间中国移民陈列厅,迎面巨幅照片上的女人深深吸引了严歌苓。
那是旧金山淘金时代的一名中国娼妓,区别于同时期的中国劳工,她丰满高大,衣着华贵,仪态雍容,街道上的白人均向她注以狐疑好奇的目光。
“她的眼睛里带着一种独特的自尊。”
这一幕震撼了严歌苓,后来她与丈夫在旧金山各个图书馆用电脑、显微镜挖地三尺,试图从书籍和报纸中找到关于这个女子详细的过往,然而得到的信息仅寥寥数语——
“当年陆陆续续被卖到旧金山的姑娘有3000多人,与她们发生关系的白人男孩就有2000多人。”
中国女孩和白人男孩之间缠缠绕绕的情结和感同身受的民族歧视,勾起了严歌苓极大的创作兴趣。
一段关于东西方文化碰撞和爱恨纠葛的故事在她的脑海中孕育而生。
严歌苓回忆道,她当年写《扶桑》时心头有股气,她因为华人被屈辱奴役而愤怒,因此创作速度也出奇地快,每天会写七千字。
“如果现在再写,不会那么愤怒了。”她说。
1995年《扶桑》出版,斩获了十七届台湾联合报文学奖长篇小说首奖。
二
如果不是那艘船,扶桑估计还和村里众多年轻媳妇一样,日日盼着外出的夫婿归来。
几句寻夫的谎言,便将她骗上了买卖性奴的渔船。
一出场,扶桑就展现出一种特有的木讷和痴气。
她在知道被骗后,没有寻死,也并不反抗。飘洋过海,她安于成为了旧金山千百娼妓中的一个。
红绸加身,她是唐人街暗巷中最迷人的传奇。
她成了男人们竞逐的对象,成了当地华人恶霸大勇的心病,也成了白人男孩克里斯一生戒不掉的瘾。
正如张爱玲在《谈女人》中写的:“女人纵有千般不是,精神里面却也还是有地母的根芽的。”
扶桑身上拥有着最原始的,如泥土般的母性,这使她坦然接受了苦难,并享受着苦难带来的欢愉。
她的木讷是古典的木讷,她的痴是母性的痴。
她真诚地招待了来找她的每一个男人,带着少女的懵懂和无害,宽容地接纳着一场场的碰撞和碎裂。
男人们在她身上获得了消灭童真的隆重,也同时沉沦于她母性的温柔。
她从来都记不住嫖客们的名字,也无心眷恋爱情,这使她免受爱情的侵扰,她也因此健壮、自由、无懈可击。
“(扶桑)她超级强。”高晓松这样评价道。
“扶桑的这种强大像土地一样,你可践踏,但你毁不掉。”
背井离乡、沦为娼妓毁不掉她;痨病、群奸同样也毁不掉她。
这世间能毁掉她的只有爱情。
三
最浪的妓,最贤的妻
在严歌苓的笔下,大勇是唐人街令人闻风丧胆的霸主。
他颠覆了当时旧金山华工们的卑屈形象,他高大雄壮,无视法律,轻蔑白人。烧杀掳掠的行径和以暴制暴的性格让唐人街的华人对他又敬又怕。
严歌苓自己评价道:“(大勇)既有魔鬼性的邪恶,又有天使般的善良。”
大勇一直认为“爱是懦弱的表现”,可他却忍不住对那个唐人街最浪的女子倾心。
骨子里的倨傲和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让他不敢承认真相——
扶桑便是他在家乡素未谋面的妻子。
她对他极具温驯和包容,却从来没爱过他。
大勇为了扶桑金盆洗手,为扶桑而死。
在他绞刑当日,扶桑套上绣了十斤重彩线的厚缎子礼服,去跟这个兜兜转转一别半生的未婚夫拜堂。
大勇眼中的扶桑,此时不再是唐人街风流绝代的妓女,而是家中贤良淑德的妻子。
他看着扶桑说:“别急,慢慢活,我等得及你。”
扶桑说:“回头我送你回家。”
简短的对话,却伤人于无形。
结尾的这场婚礼,了却了大勇心中的执念,也同样保护了扶桑。
作者在书中写扶桑“带着无伤大雅的低智”,可在我看来,扶桑是再聪明不过的女人。
她清楚自己想要的是自由,她明白爱情是所有痛苦的源起,于是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与将死的大勇成亲,以婚姻作为自己的保护伞。
她所做的选择,源于一个白人男孩——克里斯。
四
爱我吧,不要救我
克里斯所处的是传统德国军人移民后裔家族,他从小缺乏关爱,潜意识里还有着骑士般拯救受难者的责任感。
十二岁的他第一次走进窑子,便被扶桑身上古老的东方母性所征服。
红绸衫散发着诱人的魔力,引领着他一步步沉迷、沦陷。
他幻想着自己是披荆斩棘的勇士,跨越万水千山去拯救一个民族,拯救那个泥足深陷的中国妓女。
可他不明白,扶桑只要他情感中爱的部分,而不是被救赎。
扶桑将经受的一切苦难视为一种成全,她好像一个苦行僧,只有受难才是她生活的意义。没有了苦难,她便没有了生气。
在救助会把她救出来,给她换上干净的白麻布衣后,她便失去了所有魅力。
变成普通女人,就不再是克里斯深爱的充满东方魔力的扶桑了。
没有了受难,扶桑便不会存在。
身为妓女,她从来不觉得自己肮脏。她在糟蹋中享受,在给予的同时索取,平等地享有着肉欲。
“在扶桑的内心深处,涌动的不是对男性刻骨铭心的仇恨,而是一种包容、体己和接纳,是最远古的那份雌性对雄性的宽恕与悲悯,弱势对强势的慷慨与宽恕”
这样的她是没有心的,任何男人都掀不起波澜。可克里斯的出现,让她心有了羁绊,灵魂有了牢笼。
一场乱斗,粉碎了唐人街的太平,白人们叫嚣着要将华人赶出去。
在混乱之中,扶桑被塞进了马车,男人们轮番而上,十五岁的克里斯也参与其中。
克里斯孩提时犯下的错,让他更加坚定了拯救扶桑的心。成年后归来,他在众目睽睽之下牵起扶桑的手,声称要娶她为妻。
仿佛自己做出了悲壮的献身。
这臆想式的伟大牺牲,让克里斯找寻到身为军人后裔的骄傲和归属感,他在牺牲自己,去赎他民族对扶桑犯下的罪过。
扶桑心里明白,她既得不到克里斯纯粹的爱情,自己也极有可能在这场爱情中失去灵魂的自由。
她深知情深不寿的道理。
于是在那晚的缠绵后,她剪去了被克里斯抱住的一缕黑发,对她的爱情做出最后的告别。
她嫁给了绞刑架上的大勇,没了爱情,她又做回那个无心的扶桑了。
爱而不得,却哀而不伤。
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她的退即是进,跪即是立,顺从即是反抗。
她是最阴柔的一种生命,任谁都摧毁不了。
五
“如果倒退十几年,巩俐演最合适”
在中国文学中,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不管是杜十娘,还是其他所有的女性人物,到最后都需要爱情,或男人的视角来救赎。
“《扶桑》这本书颠覆了千百年来中国人写女性的传统,这个女性终于可以站出来对大家说,'谢谢大家,我不需要你们来救赎‘,这是给我最震撼的地方。”
《扶桑》的超级粉丝高晓松在采访中评价道。
扶桑的生活无疑是部苦难史。
严歌苓丝毫不怜悯她笔下的人物,她让扶桑受尽践踏。但也正是这些苦难,使扶桑在这混沌之中迸射出光芒来。
这个风华绝代的妓女在面临苦难时呈现出的宁静,不是逆来顺受,而是在遭遇苦难之后“她还怕谁”的精神。
被问及《扶桑》是否会改编成电影,严歌苓表示很多年前便有人请陈冲做导演,可因为种种原因,电影还在筹备之中。
“如果倒退十几年,我觉得巩俐演最合适,她的眼中有种懵懂也带着萌。”
期待在不久的将来,由《扶桑》改编的音乐剧和电影会带给观众不同的视听感受。
更多高质电影书籍推荐 ,详情请见公众号“半只阿啾”——一个吃瓜群众文化聚集地
公众号定期更新,小姐姐们等你来聊天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