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假性亲密关系》:“你永远都是我们的孩子,我们永远都是你的父母”

(图片来源于网络)

【1】

有这样一位成年女性,她非常不喜欢过生日,每年生日前后都极力回避各种庆祝活动,一般人可能很难理解她的想法和做法。

从她跟心理咨询师史秀雄的倾诉中,我们才了解到,原来在她小时候,父亲总喜欢借给她过生日的名义大宴宾客。

而她则必须跟着父亲向客人陪笑,在很多不熟悉的大人面前炫耀自己的成绩和才华,但是这样的炫耀让她很不开心。

生日这一天原本是属于自己的,却被父亲“挟持”,这才导致她逐渐形成回避过生日的行为,但是问题来了,她为什么不跟父亲主动沟通呢?

她却说:“他是我父亲,他先改变我才能改变。”正是因为她默认了自己在父女关系中的从属地位,所以即使她成年了,也继续维持这一种一成不变的关系。

正是因为很多父母跟子女之间,从子女小时候建立的“主导-从属”关系,一直到子女成年后,这种关系却没有丝毫改变。

这明显就是不对的,孩子从属大人是因为孩子没有独立的能力,而孩子成年以后,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以及更为清晰的自我意识和情绪感知。

那么跟父母之间的冲突必然会增加,但是孩子不敢改变这种关系,而父母没有意识到改变这种关系,就导致父母跟子女之间的关系越发畸形。

史秀雄在《假性亲密关系》中说,你永远是我们的孩子,我们永远是你的父母。

这句话从情感层面来讲很温馨,但是父母和孩子都应该清晰地认识到,亲子关系应该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成长,一成不变并不是好事。

【2】

第一阶段:父母是无所不能的神。

回忆一下小时候,你最崇拜的人是谁?肯定是父母吧,崇拜爸爸的伟岸和力量,崇拜妈妈的巧手和温柔。

前一段时间,演员杜江和霍思燕带着6岁的儿子参加某综艺节目,主持人问嗯哼将来有孩子,会不会打孩子?结果嗯哼很直接地说:“我不会有孩子的。”

原来嗯哼的意思是他是男生,生不出孩子来。随后杜江跟他解释将来会结婚,太太会帮他生的,嗯哼更干脆地来了一句:“我不会结婚的。”

这句话惊到了现场所有人,包括杜江和霍思燕,结果嗯哼下一句解释说:“因为我只喜欢妈妈!”当时就乐坏了霍思燕,这儿子真的没白养啊!


其实这就是处于认为“父母是无所不能的神”的阶段的孩子的想法了,在他们的心目中,没有父母办不到的事情,没有父母完不成的任务。

所以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最爱的和最崇拜的就是父母了,这也导致孩子心甘情愿地听父母的话,父母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因为他们相信父母一定是正确的。

史秀雄说,把父母的形象供奉在神坛上,视他们为全知全能,是我们未成熟时期必要的心理状态。

当然每个孩子处于这个阶段的时间并不相同,有些早慧的孩子可能在十岁之前就意识到父母也有做不好的事情,从而逐渐开始怀疑父母的能力。

而更多的孩子则在青春期开始的初期,因为自身心理发展的加快,跟父母的冲突越来越激烈,才会逐渐意识到父母并不是神。

但是不管孩子哪个年龄段,开始理性地看待父母,这对于孩子都是一种巨大的成长,而这也是跟父母关系逐渐疏远的开始。

有些孩子可能会对自己的这种心理难以接受,但是经过实践和时间的检验,孩子还是逐渐会更清晰地认识到父母的真面目。

【3】

第二阶段:父母原来就是普通人。

有一位女性来访者,她在中学时代偶然发现父亲出轨了,这对于她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她完全无法接受自己最爱的父亲居然是这样龌龊的人。

她认为的成熟稳重、对家庭充满责任感、对自己无比宠爱的完美无瑕的父亲不见了,而她不知道应该如何接受现实中有巨大瑕疵的父亲。

而她并没有跟父亲沟通,而是逐渐疏远了父亲,关闭了跟父亲亲密的大门,这也让父亲伤心了很多年,父女关系再也回不到从前。

虽然大部分的父母并不会像这个父亲一样有出轨的明显不符合社会道德的行为,但是大部分的父母确实是普通人,他们可能会自私,可能会懦弱。

而他们自私的一面,还有懦弱的一面,或许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在孩子的面前,导致孩子突然意识到,原来父母并不是那么完美呀!

当孩子开始逐渐接受父母的普通的时候,大部分的父母却不愿意让孩子疏远自己,开始通过要求孩子强制性服从父母的手段来控制孩子。

而另外一些父母,则通过更隐蔽的柔性手段来控制孩子,比如向孩子示弱,达到让孩子听父母话的目的。

这其实也是大部分青春期孩子跟父母关系剑拔弩张的原因,因为孩子看到了父母的无能和懦弱,而父母不能接受孩子对父母权威的挑战。

这场拉锯战最终没有胜利者,因为如果父母胜了,孩子必然伤痕累累;如果孩子胜了,父母也会黯然神伤一辈子。

史秀雄说,父母带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给了我们最初的认知,教会我们如何与人相处,但他们并不完美。

与其说是孩子看透了父母原本普通的真相,不如说父母需要更坦然地面对孩子,真正做到尊重孩子,才能让孩子安然地度过青春期。

【4】

第三阶段:父母需要跟孩子一起成长。

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并不是说做了父母人生就能一层不变了,而是更应该跟孩子一起成长,才能跟得上孩子成长的步伐。

我自诩是个合格的妈妈,从儿子出生以后,就不停地学习各种育儿知识,泡各种论坛研究各路专家的各种理论。

然而现实总是那么骨感,我发现儿子总是不按常理出牌,专家不是说多陪伴的孩子性格会温柔吗?为什么儿子脾气还是那么火爆呢?

到底是我的陪伴不够?还是儿子天性如此?那段时间我很焦灼,到处查找资料,各种症状往儿子身上套,导致对孩子的耐心明显不足。

在一次儿子让我陪他读绘本,而我却吼他让他等一会儿的时候,我才恍然惊觉,我已经把跟孩子成长作为一项任务来做,而不是真的用心在陪伴儿子。

我当即放下手机,开始认真陪儿子玩,我的耐心很快就被儿子感受到,他笑着对我说:“妈妈,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

虽然这是孩子眼中的滤镜效果,但是当孩子长大以后,这些童年时美好的陪伴,会让孩子更容易接受父母是个普通人的现实。

而不是因为突然发现父母走下神坛后,孩子却难以接受现状,导致跟父母的关系难以缓和,这是对亲子关系最大的伤害。

史秀雄说,让父母走下神坛,并不是否认父母的价值,或者看轻亲子关系,相反正是因为在乎他们,希望跟他们一直保持坦诚真挚的感情,才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他们建立信任、沟通和合作关系。

父母跟孩子一起成长就是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这份努力一定要找准方向,用对力气,而不是父母想当然地以为,更应该跟着孩子的节奏来。

【5】

其实《假性亲密关系》这本书,主要揭示的是爱情的假性和真相,对于构建真实的亲密关系非常有帮助。

但是亲子关系作为另一种层面的亲密关系,更应该引起所有家庭的重视,因为在一个家庭里,除了亲密关系就是亲子关系了。

良好的亲密关系会创造更和谐的亲子关系,所以想要孩子无论长到多大,都会以父母作为最后的港湾,那么首先要建立正向的亲密关系。

这样才会让“你永远都是我们的孩子,我们永远都是你的父母”这句话,从父母嘴里说出来的时候,更加理直气壮,更底气十足。

你可能感兴趣的:(解读《假性亲密关系》:“你永远都是我们的孩子,我们永远都是你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