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凯恩》影评

《公民凯恩》是由奥森·威尔斯于1940年拍摄的一部纪传体影片,该片以一位报业大亨孤独地在豪宅中死去为序幕,围绕他临死前说出的“玫瑰花蕾”一词,讲述了他一生不平凡的经历。

我看完这部电影,印象深刻的还是多线性叙事方式,就是用多重视角,将不同角色视角下凯恩的形象像拼图一样拼接在一起。若要从镜头语言这方面来说,个人能力欠缺,只能浅谈。

总体来看,长镜头、景深镜头很多,比如先用全景镜头,再后拉摄影机,把距离拉长,显得深邃。还有由三人组成的三角形构图频繁出现。如总部打电话的记者与侍者、苏珊的这种三人构图,凯恩小时候的那一场谈判中,窗户将银行家和凯恩母亲与凯恩父亲分割开来形成独特的构图。景深镜头将画面分为近景的母亲,中景的父亲以及远景窗户外玩耍的凯恩。

  关于镜头语言,印象最深的是移动摄影,影片中摄影机的运动始终像一个人一样跟随着凯恩,让观众很有代入感,如凯恩第一次来到苏姗的家时镜头的“尾随”,似乎观众也跟着凯恩到了苏珊家,有一种想一窥全貌的感觉。

所谓的“深焦摄影”是画面中所有物体基本都是清晰的,前景、中景和远景都处于对焦状态,不是背景虚化以及透过虚实突出主体。《公民凯恩》中也有背景虚化的场景,但大部分是通过人物的“大小”来替代虚实远近,近处的人物更大,远处的人物更小。同时,强势的人物大,卑微的人物小,可体现出一种视觉上、剧情上的强弱。如凯恩的好友兰德在向他抱怨时,很明显的感觉凯恩的人物形象比兰德更正向。

  对于主角多采用仰拍的角度,不是常规机位的平视。仰拍突显人物的高大、尊敬,而俯拍则令人显得弱小。所以对凯恩多是仰拍,这突出了他的“巨人”形象,而苏珊大部分是俯拍视角,表现出两人的强弱。

  另外,还有光影、剪辑技巧等方面的精彩之处,暂不赘述。

你可能感兴趣的:(《公民凯恩》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