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是什么时候察觉父母老了呢?
大概是身体硬朗的父母,频繁转发各种养生文、鸡汤文,引起强烈反感与不适开始的吧?
昨天,出生教师家庭的文文,突然崩溃了。她的父亲,是一名高中化学老师,居然花5万买了保健养生品。
文文,从没想到以前觉得特遥远的事情,居然能发生在自己身上。
每次看到老年人的保健品讲座骗局,她都觉得自己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尤其是她爸早就是高级教师了,那些骗人的保健养生肯定不会信。
可谁知,在文文做北漂三年的日子里,父亲竟然接触了保健品一年多,甚至以此为精神寄托。
精明的父亲,早就从保健品的配方看出端倪,他懂那些保健品是食品,不是药品;当然知道正规的药品和保健品的区别。卖保健品讲课的人学历学识还不一定有父亲高,却给了他归属感。
一边是空荡荡的家,没有女儿的温度;一边是热闹非凡的人群,你一句我一言。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到底哪边才是真实的生活?
父亲缺少的并不是保健品,而是儿女的陪伴。
他买的是开心,是心安,是预防疾病,是有一群人聚会听课,是有人陪他说话的安全感......
02
这世上的人,为了所谓的功名利禄,尔虞我诈,你争我夺,形色匆匆;要说唯一公平的事情,就是“老”。
再强势的有钱人,在疾病与衰老面前,都会像个孩子。
姑妈早年在医院当护工,照顾过一个半身不遂的退休军人。儿子在大城市安家打拼,每月都按时打可观的生活费。
生病的这段日子里,儿子就来过两次,都是路过出差顺道来看下老父亲。每次儿子主动要背起生病的父亲,父亲都会摆摆手拒绝。
而孝顺的儿子,不管不顾一把抱起老父亲时,总能听到这么一句话,特别小心翼翼 :“儿子,爸爸不是故意的!儿子,爸爸对不起!爸爸对不起!”
这位退休军人父亲,年轻时强势无比,说一不二。而岁月的沧桑,逐渐把他犀利的棱角磨平,成为另一幅慈眉善目的模样。
衰老犹如打开的“潘多拉魔盒”,抽丝剥茧般把人的尊严、地位瓦解,留下的是对生的强烈希望。
当我们老去,羡慕的从来不是日进斗金的虚无,而是儿女都在身边的温暖。这俗世的烟火气,最值得留恋。
小时候,我们总希望父母能放下工作多陪陪我们;等父母老了,他们更希望我们放下手机多跟他们说说话。
所谓父母情,不过是吃一顿少一顿的饭菜。
03
《千与千寻》说: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陪着走完。
当陪伴我们长大的父母老去,他们却可能面临孤零零面对死亡的寒冷。
"我知道保健品是骗人的,可电话那头的小姑娘天天跟我说话,还喊我妈妈,我就买了”,一位老妈妈的解释,令人惭愧。
每隔一段时间,总有退休老人自杀的新闻见诸报端。在常人眼里,退休可谓“美事一桩”,不用上班,每月有钱花,日子过的不要太好。
比起忙碌,父母最害怕的是没用。不再被人惦记,不再有人想念,子女也不再觉得父母是“父母”了,而是包袱与责任。
半月前,上海一位81岁的老人去世,遗产只有一屋子保健品。
这位老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陪伴在侧的不是儿孙子女的眷恋不舍,而是冷冰冰从未拆封的保健品,想来甚是可悲。
如果,子女每月能按时看望老人,给他一个盼头,或许不会心如死灰地购买保健品了吧?
一盒又一个的保健品,把老人的家底掏的一干二净,换来的只是子女的不解与无奈。
比老更残忍的是什么?是忽略!是无人关注的冷漠。
04
父母不是固执,而是习惯用自己的方式与生活较劲。
是真是假,父母都明白着呢 ,但老去是真的孤独。
曾经无坚不摧的父母,被生活压弯了腰,开始变得好声好气地说话。
他们看着那些曾经并肩走路的同伴,一个个在奔赴死亡的路上,找到自己的归宿,父母也很害怕吧?
就像幼时害怕独处的我们,总担心做得不好被父母送去亲戚家;不再耳聪目明的父母,也恐惧被人遗忘的孤独吧?
我们都将成长,我们也都将老去。
让父母有尊严地面对老,让父母不再孤独地走向老,是为人子女的修行。
这场开卷考试,没有标准答案,更没有重考的机会,一旦做错,只能在遗憾悔恨中度过余生。
父母缺的从来不是保健品,不是物质,不是金钱;而是子女安好的人间烟火气息,是厨房的饭菜香,是闹钟照常响起的明天,是楼下猫狗追逐的嬉闹声。
所谓亲情,不过是一场有始有终的陪伴,记得多回家陪陪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