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比歇夫时间统计法

今天学习大师的高效时间管理方法——柳比歇夫时间统计法。柳比歇夫可以说是时间管理的鼻祖,这个方法他使用了56年。李笑来也是使用该时间管理方法。该方法被记录在《奇特的一生》这本书。

李笑来在《时间就是朋友》这本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运气,我也一样,我的好运之一就是五年前有一天在网上闲逛的时候碰到了一本书,名字是《奇特的一生》。

所以他把遇到柳比歇夫的《奇特的一生》,称之为他人生中的好运气之一,可见这本书对他的影响非常大。

《奇特的一生》这书讲的是,柳比歇夫,前苏联的昆虫学家,如何用他独创的这个时间统计法,在他的一生当中学到了非常多的东西,也取得了非常惊人的成就,而且最不可思议的是这样的人,竟然娱乐生活也很多

他每年去参观展览,看戏剧,看电影,这样的事件就是一年都可以列出六十几项,它的这个方法肯定有很多让我们值得借鉴之处。

我们详细来看一下柳比歇夫时间统计法,柳比歇夫时间统计法分了3步:

这个是每天都要记录的,格式是:事件+花费时间;记这个的时候呢其实并不需要很详细的记录,几点到几点做了什么,他这样会有一种时间追着你走的,感觉让你随时想要去查看时间,而且也不够用,不容易坚持。

只需要记录这件事情,花费了多长的时间,也不用去管它是上午还是下午,白天还是晚上,哪怕有几分钟的误差都没有关系,我们只是需要了解一个大致上的时间消耗和分配。

比如,柳比歇夫的记录如下,



植物保护小组开会2小时25分钟;给一个人写信10分钟,就是只有事件和这个花费的时间,不用管他这个时间是几点到几点。

这个方法非常的神奇哈,当用了这个方法一段时间过后,比如你做一件事情,你甚至不需要去看表,看时间过了多久你大致都可以估得出来,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你对时间的感知力更加的强。对时间的感知更加的精确了,这是它带给我们的改变和好处哈,光是这个第一步,如果长期坚持的话,我们对时间的感觉就会越来越精准。

时间本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柳比歇夫的这个时间统计法,给了使用时间一个全天候可视化的记录就有一点像一个时间账本,对一天的时间花销就一目了然了。

也可以叫做时间的复盘。柳比歇夫记录花费的时间,并不是为了留下什么记录,而是把这个作为一个大数据可视化的记录,对一天的时间花销就一目了然了。

首先,他会对这个事件做一个大致的分类,他自己的分类比较简单,他只分为工作和休息,然后因为他的工作比较多,所以他在工作里面又分了一类和二类,然后他把看报,看书都放在休息里面,但这个分类可以根据我们自己的情况来设置。

比如,宝妈可以增加带娃、学习分类;

第二步,就是要去做小节,包括日小节、月小节、年小节。

这样的统计,就给他带来了很直观的,对自己能力或者说个人极限的了解,因为这种统计分析可以直接的让我们对自己有一个非常全面的了解。

比如,他曾经写过一篇关于飞蛾的论文,按照他的统计,他前前后后加上参考资料,思考,协助修改,所有的这些时间加在一起一共是花了43个小时45分钟,这么精确。

我们写过论文都知道写论文一件非常难令人焦虑的事情,但是经过了柳比歇夫的这种统计,他发现他自己如果是按照一天5个多小时的工作时间来算,那写这篇论文的话都才八天的时间就可以完成。

在没有做这种时间统计之前,可能会觉得至少一个月时间来写,当你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只需要八天的时间,而且还是很充裕的时候,会不会觉得很受鼓舞?所以说这种统计分析呢它可以让我们更加的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状态。

把这种统计分析复盘的结果用于-计划决策,柳比歇夫当然不是统计完了就完事了,更为重要的是他还要把这些统计结果用在下一年甚至未来更长时间的计划决策上面,根据自己对时间使用,来复盘发掘,上一年的时间或者前一段时间有哪些是没有被充分利用的?

他会去进行这种思考,他自己也是在这种不断的复盘当中挖掘时间的潜力进行改进,比如,他发现他必须要参加很多无聊的会议哈,这些会议对他来说可能很浪费时间,但是又不得不参加,他就会在这个会议上去做数学题。

根据实际制定计划,一步步的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他的人生目标是创立昆虫分类学,在昆虫学的方面做出很重大的成就,所以他的所有计划都会围绕这个中心任务展开,因为他对自己使用时间的情况足够了解,所以说,他不仅可以做下一年的计划,甚至还可以做五年计划,而且这个计划是有根有据的,也使他能够真正的去接近。

他最后实现他自己的人生目标人生价值而不是像我们大多数人在那儿不切实际的给自己画完不成的大饼。

以上是柳比歇夫的那个时间统计法,出自《奇特的一生》这本书,现在明白为什么他一生可以做这么多事情了吧,如果觉得有用,赶快用起来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柳比歇夫时间统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