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丰经济学讲义》笔记第十四天-选举为什么未必反应大多数人的意愿

我们都知道选举是一种政治行为,它跟经济学有关系吗?当然有关系,经济学家很早就开始研究选举问题了。

这一讲我们就介绍一下从经济学的角度是如何看待选举问题的。我们先从简单的模型开始。

对于民主为何会产生不良经济政策这个问题,传统公共选择学派提出了两个可能的理由:第一个理由,选民是无知的;第二个理由,选举的机制有问题。

理由之一:选民是无知的

很多人都相信民主是最好的制度。在民主制下大家可以公开地讨论,对公共政策进行辩论,人们迟早会认识到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人们对民主有一个基本的信念,那就是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是对的。为了让大众尽快地接近真理,那些掌握了更多信息、更多社会运行规律的人应该尽量地给普罗大众普及教育。人民被教育好了,民主也就健全了。

按照这个逻辑,在民主制下要产生好的经济政策,关键是要对人民进行经济学的教育。

第一位拿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他说:“只要由我来写经济学教科书,我就不在乎谁来制定国家的法律,谁来起草缜密的条约。”萨缪尔森最看重的就是经济学的教育。

我们熟悉的另外一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也持有同样的想法。弗里德曼从197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直到2006年去世,整整30年,利用公众媒体做节目、写专栏,用简洁的语言、生动的例子向大众传播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但结果怎么样呢?到晚年弗里德曼自己反思,他说拿今天跟30年前比,人们只不过是在口头上更接受市场了,嘴上说得好听,但在实际政策上却没有多少改进。

事实上,对人民进行经济学的教育,改善人们经济知识的普遍匮乏,从而改变不良的经济政策,这往往只是学者们一厢情愿而已。

当然,除了经济知识的匮乏,选民的政治知识也是相当贫乏的。在美国有持续的跟踪研究,比如不到一半的人能够在一帮政治家当中认出谁是副总统,不到1/3的人知道国务卿是谁,也有不到1/3的人知道自己家乡的参议员是谁。

总之,选民无知导致了不良的经济政策,这是一种解释。

理由之二:选举机制天然容易被利益团体操纵

还有另外一种解释,那就是选举机制天然地对利益团体有利。

先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我侵入银行的计算机系统,在每一位存款人的账户上偷一分钱,那我一下子就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了。这时账户上损失了一分钱的人,他们会起来反对我吗?不太会,他们只要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付出的代价就已经比一分钱要多了。他们不值得联合起来反对我,但是我却值得这么做。

而一个国家的利益团体,他们也处于相同的格局中。凡是利益团体都是人数比较少,互相可见,得到的益处却非常大的一群人。他们利用公共政策赚到的钱,是全体人民付出的。

全体人民的特点正相反,他们高度分散,互相不可见,他们每一个人受到的损失也非常小,不值得联合起来,要联合起来成本也非常高。在这种格局下,那些有巨大利益的少数派就会有积极性去操纵选举的结果,让大多数分散的选民来承担代价。这就是公共选择学派提出的利益团体操控选举结果的理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薛兆丰经济学讲义》笔记第十四天-选举为什么未必反应大多数人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