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认识压力,做好压力应对管理(简短版微课讲稿)

谈压力管理首先要说明白压力是什么,我们知道解决任何问题都是三步曲: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很多时候一旦我们搞明白了问题是什么,也就知道了怎么办。

首先做个压力小测试,给现在自己的压力状态打个分数,0分代表完全没有压力,10分代表处于压力极限和崩溃状态,试着体会当下的压力情况,打一个分数值记下来,看看微课结束后有无变化,思考以后我们做些什么能让自己压力处于合适位置。

谈压力管理首先要说明白压力是什么,我们知道解决任何问题都是三步曲: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很多时候一旦我们搞明白了问题是什么,也就知道了怎么办。

先从一个实例说起,今年高考前一个朋友打电话给我,说实在受不了了,因为孩子马上高考了却不上学了,知道我懂点心理学,要我一定前去说道说道。我知道朋友家的情况,两口子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教育孩子非常严格,孩子学习也很努力,可是学习这个方面有些吃力,连续参加两年高考都没有达到本科线,用孩子父母的话说,连个本科都读不上一辈子那就完了,于是把孩子送回外地老家,第二次复读参加高考。

我去后简单聊了聊,知道孩子刚刚参加完学校摸底考试,想在家里住几天放松一下,并不是不去上学了。于是我就问了朋友一家三口一个问题,“假如孩子今年高考还是不顺利,只能读个专科,你们能接受吗”,这个问题当然很残酷,要知道第三次高考无论结果如何不可能继续复习,而这恰恰是我问题的目的所在。孩子父母支支吾吾只是说,只要孩子努力了就能接受,可是他都不去上学了啊。我又问孩子,结果孩子干脆回答能接受。

于是我就有底了,单独和孩子聊了会,告诉朋友放心好了,孩子高考差不了。事实上,孩子高考成绩竟然超出本科线4、50分,达到了自招一本线,一家人高兴的不得了。

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压力的三个特点。

首先压力是情绪欲望的表达。家长的压力非常大,表现出焦虑紧张生气愤怒,这些都是情绪感受,事实上压力就是情绪的一种。情绪包括心境、激情、应激,心境就是心情如红楼梦里林黛玉的抑郁心情,激情是短暂时间中爆发的高强度感受如观看演唱会体育比赛,应激即是压力是指遇到意外事情的反应,如走路时突然遇到狗对着自己汪汪叫。

我们知道情绪是我们对于外在事物的态度的体验,也就是说外在事物和我们主观需要的关系反映构成了情绪出现。比如我这个朋友主观需要是孩子高考能考个本科,如果结果如意朋友就是高兴的积极情绪,不理想就是失望的消极情绪,而消极情绪实际上就是压力感受。

可以简单说压力就类似消极的负面的情绪,而这个情绪产生根本在于欲望和需要没有被满足,比如现在朋友希望孩子快点回学校复习,眼不见心不烦,可是孩子想多待几天于是压力就来了。

压力是欲望的表达,除此之外还要看到压力的第二个特点,压力是主观建构。对于孩子不急着回校这件事,不同人感受不同,孩子觉得放松下很正常;家长觉得不可思议,关键时候一寸光阴一寸金啊;在我旁观者看来呢则是都不容易,家长盯着高考结果看,孩子压力大想暂时释放下,一个以问题为中心,一个以情绪为中心。古希腊哲学家埃皮克迪特斯说过一句话,“一个人不是被事情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用合理情绪疗法通俗话语说,就是影响我们情绪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解释。压力就是这样出现的,主观解释意味着压力的主观建构。

当我们说压力这两个特点时候,情绪欲望表达和主观解释建构,其实说的是我们个人特性方面。社会心理学有个勒温公式,行为是个体以及环境互动结果,压力也是如此,它是个体以及环境互相作用的结果,为此可以看到压力的第三个特点:社会互动。朋友为何如此焦虑,其实这正是社会情境导致的,家长角色让我们知道这个社会是金字塔结构,20%人拥有80%社会资源,我们都希望自己孩子成为社会前20%的精英,能有一个美好前程。这就是社会环境带给我们的影响,其实很多问题尤其心理问题都是社会因素导致的,许又新教授的话说社会是个人的恩人也是仇人。

小结一下压力是情绪的一种,是需要欲望没有满足的表现,它是我们主观解释和建构,又离不开社会情境的巨大影响。

作为社会情境影响的产物,压力来源除了生存需要,还有生老病死天灾人祸这些创伤性压力源,而对我们影响最深的则是那些慢性压力源,比如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精疲力竭、同情疲劳以及人际关系等这些日常小麻烦。所谓温水煮蛙,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慢性压力源,产生的压力深刻影响我们身心健康。

一般来说,压力产生后会出现三阶段的反应过程,包括警觉期、搏斗期、衰竭期。前段时间前央视主持人李咏因病去世其实就是压力导致,据报道属工作狂性质,经常熬夜到凌晨两三点,警觉期类似压力和身体资源搏斗提醒我们注意压力,进入搏斗期则是严重消耗了身体资源,看似风平浪静,其实奄奄一息,最后压力源还存在的话,就进入衰竭期,宣告生命终结。

这提醒我们面对压力,尤其慢性压力源,提高警惕,如同预防慢性身体疾病一样,重视起来,进行压力管理。可以有下面三种对策,供参考。

一是底线思维。压力第一个特点就是情绪欲望的表达,我们知道欲望是无法消除的,如同叔本华说过的,人是欲望本身,没有了欲望也就没有了自身。既然如此,压力也就无法消除,只能缓解调适,接受压力是改变的前提,先接受再改变。为此管理压力的第一个方法就是建立底线思维,也就是在压力之下思考可能出现的最差情形,想起来、有触动的、说出来。正如前面事例我在沟通朋友一家人时候,就用这个底线思维,质问如果高考不理想能否接受,一旦这个问题能被摆出来接受,那么由此导致的巨大高考压力也就缓解了很多。心理就是如此神奇,能接受最差,就能获得最好,根源在于压力得以巨大缓解。类似当年我学车后体会,学会刹车也就学会了开车。

二是重构思维。对应压力第二个特点,既然压力是建构起来的,就可以解构甚至重构。好比空地上建起来了大楼,也可以拆掉再建,当然最好保留结构重新装修,比如那些商场酒店几年就要重新装饰一遍。前面例子里我对朋友说,你觉得孩子在家不去学校你有压力,你可知道高考是孩子去考,人家不如你着急啊,重压之下学不进去崩溃了和释放压力后提高学习效率哪个要紧呢。对于孩子我则换个说法,我说父母对你严厉也是为了你好,可是我知道你足够努力了,心里也有对父母的怨气,你看这样好不好,咱回学校后不考虑高考结果如何,只要认真备考,争取考个好一点点成绩,距离父母远些城市去读书,让自己独立起来,并告诉他每天写几句话,宣泄心情,发现美好,自我激励。

三是行动思维。生命在于运动,心动不如行动,所有认知都要通过行为来实现,农村有句话,“一夜千条路,天明卖豆腐”,行动才有价值。许又新教授的烦恼公式,告诉我们增加行动可以降低烦恼,这给了我们管理压力的启示。

写阳光观察日记是很好的一个行动方法,按照积极、阳光、正向原则为基调,关注自己或者孩子,以及每天生活,发现并记录三点,“闪光点、差异点、动情点”,分别从空间、时间、心间不同视角发现细微处,坚持记录,少说多写,少说多看,少说多想,必有收益。上面我要求孩子每天写几句话,其实就类似阳光日记,目的缓解压力,增加自我效能感。

再一个就是试着找一件自己感兴趣的小事情,每天坚持完成,连续至少3个月时间,比如我已经尝试过的,参加新阳光心理咨询研修生连续写3个月日记,每天撰写编发一篇微信公众号千字文至今1年多,对着不知名的花种子连续拍照3个月直到开花发现是风信子,坚持手写一张心理咨询理念共100天发到微信中,坚持每天抄写一篇诗经共305天,还有马上就要完成的坚持3个月的微笑实验活动,坚持业余时间做读书笔记用10个月完成“津巴多心理学”学习。这些活动的完成,最大意义在于用行动告诉自己,意志力的培养和体验才是最重要的,同时只有自己能做到的,才有资格要求别人和来访者去做到。

课程马上结束,请大家做三次深呼吸,123,再给自己现在的压力感受打分,看看有无变化,设想下一周后、一月后,压力是否会有变化。谢谢。

最后,广告一下,元旦之后打算继续进行微信群微笑体验活动,并加上每日生活幽默笑话记录,至少坚持三个月,坚信自己有毅力者可以申请参加,收获难得体验。

(有心理咨询服务需要,请留言联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科学认识压力,做好压力应对管理(简短版微课讲稿))